阅读历史 |

第十二章 烟锁池塘柳(1 / 2)

加入书签

前后各两句,合为唐代李峤诗作《风》,每句皆指风之意。此谜虽易猜易得,但杨青羽以原诗解谜,也饶有另一番趣味。

三人看罢,朗声一笑。

随即,石佛又出一题,三人纷纷应答,一时难分高下。

水天柏兴起难收,又道:“三位,我数年前觅得一上联,几番思量也没有下联相称,还望几位不吝赐教。”

水天柏少有才名,曾举二甲进士,后因朝廷赐官不就,还焚毁路券,终被朝廷所忤,永不叙用。退而隐居,学问高著。见他也难倒,三人好奇心大起,都愿一试。

随即换上新纸,提笔写道:“烟锁池塘柳。”笔势迅疾,笔法奇俊,字字佳品。

不料,水天柏才刚一顿笔,三人齐齐眉头紧皱。

这上联,看似寻常实则玄机暗藏。

上联五字,暗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且意境悠长,再加上一锁字,更是画龙点睛之妙。绝对之对,也无怪以水天柏之才,数年竟没能对出好联。

倏儿半柱香过。石佛见顾、杨二人仍沉吟不止,淡淡浅笑,合掌道:“出家人,只论禅理,不讲诗情,和尚才短,就不献丑了。”

正说话间,顾倾城几步走到桌前,抬笔即写:“壁钓灵海松。”

二人看到,啧啧赞叹。

雁荡山灵岩为天下一绝,而雁荡又有海上名山之说,句中灵海二字由此得来。

绝壁孤松,但凭一“钓”字而独得九分神韵。与上联一比,意境欠二分,豪气却多了三分。

下联同样五行皆备。当算对上了。

这边还在慨叹,杨青羽一步上前,沉笔写道:“镜枕清秋尘。”

同样五行皆备,且以“枕”字为眼,妙处堪与“锁”、“钓”二字颉颃。

镜枕秋尘,也意趣尽显,足与上联相埒。

半盏茶功夫,对出两两绝对,水天柏大感快慰,对杨青羽赞不绝口。

顾倾城也频频颔首,颇为欣赏。

石佛满面微笑看了看杨青羽,转头对顾倾城赞叹:“世所未知,公先知之,还是隐深识人呐!”

顾倾城字隐深,天下以此相呼者不过两三人而已。

杨青羽不明二人言语中意,正当思忖。顾倾城抬眼望了望天,见月已栖梢,道了句:“夜深了,歇吧。”遂与石佛并肩踱步,负手离去。

今日怪事连发,杨青羽一直心有疑虑:二人一来杭州就被邀请,莫非真如单迎风所言,只是水印山庄耳目通达;另则,干戎无故突然离开,其中也必有隐情。

现在翠晚亭下只剩水天柏,杨青羽也方便问以解惑:“前辈是否知道我二人要来杭州才安排单大哥接迎我们?”

水天柏笑了笑,点头道:“三日前皇羽就把你们去了京里的细况告知了我,还说你们一路南下极有可能是上雁荡山。八月十九之期尚有几日,我料想你们该会在杭州逗留,这才让迎风去接你们。”

皇羽?杨青羽心里一个念头闪过:莫非金玉楼身边的黑衣人就是号称‘云中雁’的皇羽?

此人轻功极高,善探听消息,是为金玉楼臂膀之人。

杨青羽也略有吃惊,他与干戎在京里时,金玉楼既已知道张天工要喝的是“玉香坊”的酒,想必他去接扶风剑一事金玉楼也定然已知晓。

二人还在半道,行踪去处又被猜测了全貌,也不明白他与干戎二人的动向,何以引得这般关注。

杨青羽既又问道:“那大胡子怎么...他莫非是在躲着谁?”

水天柏朗声一笑:“都是武林旧事了...”

十年前,干戎如春雷乍现,携“雷影刀”连挑江湖二十余名一流高手,风光霁月,江湖中人便把他与金行主之子金玉楼和阳尊顾长空并为“天下三英”,意为少年英侠。

顾长空此人,自小拜顾倾城为父,在其点拨之下,武功极高,居三人之首。

干戎所习“九转狂刀”本就罕有敌手,再加上“雷影”宝刀,更是如虎添翼,武功居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