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 玉树琼枝作烟萝(1 / 2)

加入书签

鬼谷一门自成祖文皇帝始开宗立派,迄今已有百数十年。门下英雄豪杰辈出,贤良才俊更如过江之鲫。若非门规戒训门下弟子不得入仕,而今的朝廷,下至县吏,上至枢臣,也不知会有多少鬼谷门人。

想来也应如剑柄刻字所言,鬼谷门人多以天下苍生为念,这才引得诸多才子高士,宁弃青紫不顾而甘入此门。

只留下剑和四句小诗,却不见人,杨青羽自不肯信是张天工正好逢事外出。不论是何缘由,此时避不相见,绝非正常事。

二人也知多留无意,驾着马车往回赶。

杨青羽、干戎二人刚走不久,金玉楼就回了倚红楼。

上到三楼,方坐定,黑衣人形如鬼魅,出现在了他身后。

金玉楼端着茶咂了一口:“酒送了?”

黑衣人点头道:“装了十坛,侯伯亲自打的,都是好酒。”

金玉楼笑道:“玉香坊的酒,三品以下的京官儿都喝不到。”

黑衣也默然点了点头。

金玉楼:“依周同所说,杨青羽是来找张天工接剑,那干戎来做什么?他们是朋友?”

“暂且不管,一人拿着扶风剑,一人拿着雷影刀,盯上他们的人该有不少,你也随时盯紧。”黑衣人刚要回话就被打断,只得应诺。

金玉楼起身要走:“他们回来,你就好生款待,我去去就回。”

杨青羽、干戎二人一回,也径自上到三楼,本是为寻金玉楼,只见黑衣人在门口接迎:“少主外出了,烟萝姑娘邀你们屋里听曲。”

进到屋内,屏风后今日却只有一人。

女子轻声问道:“二位想听什么曲子?”

干戎咧了咧嘴坐到一旁。

杨青羽笑道:“‘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姑娘既唤烟萝,就请姑娘弹这曲后主词吧。”

原来这女子名唤古烟萝,本生在门第人家,后因家道中落,就携了竹枝、晚霜二侍女,入京寻亲。

未料京中亲眷早遭变故身亡,这才误落风尘处,卖艺为生。

所幸金玉楼也悯其运、怜其才,待之如宾。

女子微微颔首,“嗯”了一声,双手轻拂,弹了起来。

这首《破阵子》乃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之后的词作。上片大书过往繁华,饱含自豪与留恋,下片着千钧之力写亡国之痛,怅悔凄清,不甚悲凉。

琴音在女子指尖流转,全然入境,一曲弹罢,余音绕耳,意不能平。

杨青羽不知这曲子竟能弹得深入词境,虽意蕴悠长,却着实悲了些。

听得怆然了,二人悄悄阖门退了出来。

又等过几个时辰,茶也喝了几壶。干戎来回踱步,已有不耐烦:“我看别等了,剑也接了,咱走吧。”

黑衣人得知二人要走,又急忙牵了两匹骏马来,给二人代步。

杨青羽几番推脱,黑衣也执意要送,只说是金玉楼早有嘱咐。

萍水相逢,又频受其惠,不好违拗,虽也接受了,却只觉欠了莫大人情。

时至中秋,酷暑渐消。

在杨青羽多日游说之下,干戎才勉强同意二人先往西湖一游,再沿路去往雁荡山。

一路下来,已是杭州境内。二人也不驻脚,抬眼便至西湖。

自南宋开始,西湖十景便为世人津津乐道,四面八方聚来的山水客,无一例外,争观奇景。

两湖微波荡,四面清风扬,惹得游人目醉神迷。

二人随人流攒动,览物之情,确也其乐无边。

杨青羽平生最好苏东坡词文,既来西湖,那苏东坡为疏浚西湖所建苏堤,自然不能不去。

正当往堤上走,一人横栏去路:“在下单迎风,家师设宴,恭请二位入府一叙。”

江湖中人所共知,当今水行主——水天柏寓居杭州,座下尚有四大弟子,为人称道:“迎风踏浪走,逐流水中游。自在逍遥子,人见鬼见愁”。

大弟子单迎风,几人当中,不以武功见长,擅长水上功夫。为人耿爽,善经营生意,深受水天柏倚重。

二弟子王游,水下功夫极高,不喜名利,恬淡自适,是个闲散人。

三弟子沈末,弟子中禀赋最好,武功最高,生性淡然,好独自往来。

四弟子宁枉,武功不弱,为人心狠手辣,人若招之,必受其害。

眼前这位,正是水天柏座下大弟子。

单迎风不过三十出头,一脸敦厚温和,杨青羽也早知其名。

见二人似有警惕心,单迎风笑道:“二位不用见疑,不止是家师请二位进府,还另有贵客。”

干戎问道:“我们前脚才到,水老儿就知道我们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