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1章 性恶论(1 / 2)

加入书签

等赵云诵读并讲解完《孙子兵法》这段话之后,赵云就也退回屏风后面,将这五十名学生交由老师教授《三字经》了。

我和刘禅陛下等数人在屏风后面安坐,听着前面这么多学生齐声诵读《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这一段。

一众同音齐声朗读,令我有了后世看一些影视剧集里面私塾场面的感觉,真的是有种“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时空错乱感,闭上眼细细再听这读书声,真的有种以为回到后世的感觉啊。

读完这段《三字经》里面的话后,老师就开始讲解了,单是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就说了不少时间。

因为这句话如果按照后世的解释,就不免会陷入“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学术辩论里面,无益于教学。

虽然“性善论”的代表人物孟子孟轲,被世人尊为“亚圣”,是儒家里面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人物,其学说自是显学。

但是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荀况,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其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国兰陵令,为政为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已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后圣”,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

而且其家族在汉朝也是根深蒂固、枝繁叶盛,荀子的十一世孙名叫荀淑,是东汉皇朝汉和帝至汉桓帝时期人物,以品行高洁,博学多识著名于世,被当时的人称为“神君”,可见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

荀淑育有八个儿子,个个成才,被世人称为“荀氏八龙”,其中又以荀爽才名最著,著书立说不少,号为“硕儒”,世人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