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八章 得邺(中)(1 / 2)

加入书签

蒋干?

营帐内众将,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荆州之战前,蒋干的才华就已经独步江淮。

后受曹操所召,入仕之后,蒋干才干得到进一步发挥,曾出使江东,远赴辽东,为曹操谋事。

而今曹魏风雨飘摇,邺都存亡之时,曹丕没有派出司马懿,没有派出杨修,却是选择蒋干,这不仅是对蒋干之才能认可那般简单。

方才王朝言之,邺城之内,臣子多无再战之心,想来曹丕信重之臣中,也出现了大的分歧。

正是这种分歧,让曹丕对帮扶他走上帝位的臣子,或也不再那么信重,而以蒋干,这位曹操留下来的“老臣”,此时临危受命,只能说曹魏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解之阶段。

刘釜心中有数,他让众将下去,只留法正、费祎在侧,然后于军帐内,接见了蒋干。

当蒋干踏入后,可见之相貌堂堂,长髯飘飘之下,平添了几分飘逸文雅。

待蒋干入帐,看到火光下的刘釜后,虽是第一次相见,但见之模样气度,便能感觉到,此方为人中龙凤。

眼下曹魏将覆,若无以外,眼前之人,将成为自汉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汉,汉世祖光武大帝,匡扶汉室,扶将倾之汉室后,又一再兴汉室的英明雄伟之主。

且自外戚之乱,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又有天下分裂,汉之于百年来,历经磨难。

尤其近几十年来,英雄人物辈出,各领风骚,有董卓,有袁绍,有孙策,有刘备……更有先主曹操。

但能走到最后,完成霸业,而一统中国者,只有一人,如无意外,势必是眼前之人。

或是中国未来数百年之历史,都将由此人书写。

思及此,蒋干感觉压力扑面而来,就是魏主曹丕,也未有给他过这等感觉。

在一畔,那面色严肃者,还有双目柔和看向他之人,当皆为刘营中的核心人物,蒋干却是猜不出具体是谁。

但在下一刻,刘釜爽朗的笑声从前传来,且前行两步,亲切握住他的双手,竟又使蒋干生出如沐春风之感。

“足下就是蒋君,我早数年,即得闻君之大名,昔先生在世时,于任庐、成都府学,皆有言‘江淮蒋氏,当属名士’。

我于蜀内时,亦曾想见君,以互道学问,怎奈一直不遇时机。

今得见君,我便知,君之学问才干,不仅于外,更是发自心内。

若非战事起,我即愿同君秉烛夜谈耳!”

刘釜握着蒋干双手,情深意切道。

其这般态度,早使得蒋干感怀肺腑。

刘釜口中所言之先生,自刘釜争霸天下以来,谁人不知其大名,可不正是名士任安!

任安可不仅仅培养除了刘釜、严颜等学生,于蜀地不仅自己广泛办学,教书育人,后在刘釜支持下,更是以整个益州广泛开展官学督办事宜。学问方面,任安文采斐然,于士林间早有名望,从十几年前开始,至其去世前,编写有《丛书》七卷,至今广为流传。

能得到任安赞誉,且由刘釜亲自道出,蒋干另有些受宠若惊。

他微微躬身,但不落风度道:“任公乃是干崇拜之人,刘君更是大义之辈,今能于军帐中,见到刘君,亦是干之幸运。只是时下干为魏臣,往来刘君军帐,还有要事通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