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二章 灭曹(三)(1 / 2)

加入书签

辽东襄平。

正是难得的晴日,明媚阳光下,似要将漫天寒气逼退。

冀、兖之战事,一时半会,难以影响到辽东广大区域的安宁。

商贾往来贸易,农人田中整地……

二十年前,公孙度受时任中郎将,也是好友徐康引荐,得受权臣董卓重用,经营辽东后,原本混乱无序的辽东之地,于其治理下,即有一派政通人和之象。

二十年过去,公孙氏于辽东势力,更为根深蒂固,牢牢把持地方大权。

不论是以前的北方霸主袁绍,还是后大丞相曹操,皆极尽于拉拢。

至曹操北伐乌桓后,公孙氏掌控的平州,则被废除,而以并入幽州。

今时今日,昔日的辽东之主公孙度早已病故,当权力转接到其子公孙康手中,在曹操对幽州大部掌控下,公孙家的势力,虽有萎缩,但仍旧庞大无比。

但自去岁开始,含乐安国相杜荣等人在内,于青州等地造反,早使朝堂中,萌生了对地方各阶长官之防备。

继而,位处在辽东,势力范围蔓延到高句丽的公孙氏,自然而然成了曹操防备的重点。

于前线同刘釜大战时,曹操对公孙康三次封赏,又同时加派大军于孤竹城、令支、肥如等辽西重镇,正是为此。

今日的襄平侯府内,可谓是极度热闹,公孙康手下幕僚将领,另有数名受邀嘉宾,受公孙康所邀,陆续于府内相聚。

主舍内,公孙康的脸上,看去带着笑意,但眼中的病态与疲惫,却是无法隐瞒。

实际这两日来,他内心一直做着艰难抉择,是对辽东未来命运之抉择,也是对他公孙氏未来之选择。

但有昨日战报传来,局面日渐清明之际,他决定为辽东重新选择一种命运。

“君侯,邴公,管公,还有王公,一道乘车到了!乡侯正在迎接!”

面色匆匆的侍者,方向公孙恭一汇报,整个主舍内,便是一片议论。

所谓“乡候”,正是公孙康之弟,永宁乡侯公孙恭。

“管公等人竟然也来了!”

“时以吾辽东存亡,天下大变之时,管公等心怀辽东百姓,又乃赤诚忠正之君子,又岂会处于事外?”

在听到消息一刹那,公孙康脸上便露出真诚之喜悦,他从案几上站起,看向众人道:“诸君,即是邴公等到来,吾等一同出去迎接罢!”

这一同到来的三人,能得公孙康亲自相迎者,正是邴原、管宁、王烈这三位名士。

早年间,三人避祸于辽东,颇受公孙度礼遇。

公孙度之后,公孙康亦是敬重此间三人,时常咨询时政。

这次侯府之议,所论之事,同邴原等人关联不大,无论辽东未来局面如何,无论将来谁主天下,像邴原之属,可都是被拉拢之对象。

就拿名士王烈而言,作为颍川人陈寔之徒,荀爽、贾彪、李膺和韩融等人之同门,袁绍或是曹操,连番相辟,他皆不就,单于辽东避祸。邴原则同孔融交好,数年前,还收到孔融信件,原本打算往许都为官,但没想到孔融身死,让他对曹操所领之朝廷,多余的好感,烟消云散,故继续于辽东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