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一章 灭曹(二)(1 / 2)

加入书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个多月后,刘釜来到黄河岸边,仰望南北船只,深觉华夏母亲河的浩伟磅礴。

但与这大自然的馈赠相比,人类,尤其战争面前,生命就显得脆弱许多。

自他兵至长安后,以河内为主战场,曹操也亲临前线,两方交战,正是激烈万分。

短短月间,野战与城池攻守之中,在四个战场,己方之军即有两万之众阵亡,伤者无数。

曹军同样伤亡惨重,不完全统计,因营啸之事发生,或有倒戈之部,曹操所辖部,自刘釜亲征,短短数月来,就有四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埋骨于多方正面战场上。

但旁人看去,自能感觉到曹魏这数年延续来的颓势,没有减弱,甚至大有增加。

这种颓势的增加,伴随着修武之战夏侯尚一万大军全军覆没,使得局面突然加剧。

曹操的营帐,不得不往墨山一带撤退,就是最精锐的虎豹骑也是躲避刘营锋芒。

十二月中,当曹魏全力将人马开赴河内,并同刘釜展开,自十一月中过后的第二次全面会战时,伴随着十二月初来,曹操于阵前,积劳成疾,外加兵事之败,心境起伏导致的数次吐血,以致病情恶化。曹魏在抵抗刘釜大军之外,近在邺城,为太子之位争夺,则是显露出另一番局面……

兴许是对个人精力和梦想的极力自信,出乎荀攸、钟繇、程昱、陈群等肱骨之预料,曹操称王之初,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确定继承人选。反而是自当年,便是登基以来,连番考察曹丕和曹植的能力与文采。

这就为近两年的事端,埋下了伏笔。

时下,曹丕留守邺城,但曹植领大将军职位,同样留于冀州,防备北方阎行大部。两方各掌兵力,各有支持之众。

不同阵营之间,为争者,不仅仅是为了曹魏之将来,还有各自之前程与理想,是故内外交困,局面错综复杂。

如杨修,自曹操为魏王后,便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曹植一边,今正于之手下行事。

只不过今日,于邯郸的将军府内,一直以来,成竹于胸的杨修,脸上表情多显愁忧。

曹植坐于官署上首,在听完杨修所论后,脸色不遑多让,更是充满了惊恐和失望。

此中惊恐,亦多于未来之间……

“这么说,吾父绝不会将太子之位,传于吾乎?”

“依修所闻所见,恐如此也!

然则,殿下也并非全无机会!”

“还请先生教吾!”

“殿下真若有意的话……陛下于墨山,必会造围,而难退却。消息随有传出,然则,未有昭告于天下,可见,陛下还没下定最后之决心。

怕,只怕是陛下,这次难以归来了!

殿下手握六万人马,比之邺城留守,还要多上一倍,是以,若遣修与城内联络,此事可成……”

“先生方才所言,吾父必于墨山败乎?到底有多少可能?

若是以魏亡,吾要之储位何用?”曹植抓住了这个问题,沉吟道。

与储君之位归属一般,他对于杨修方才言之接下来的墨山之战,曹魏必败,充满了惊疑。

若是曹魏都没了,还要储君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