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二章 信诺(1 / 2)

加入书签

“曹公有言,但以潼关于关中之重要,天下皆知。

另以司隶校尉等人安危,却更为重要。

此番刘使君问之,修以曹公意,便是以潼关,长安、上邽,而换得司隶校尉之属安危,为朝廷守城上万兵士安宁,又如何不可?”

杨修不出言则矣,一出言就扭转了宴舍内氛围。

这一刹那,他代表曹操,以让益州官吏有些意外之方式,直接表示愿意以潼关等地换取钟繇、曹洪等人安宁,重回曹营。只要此事传开,曹操之名义也会随之传开。

从局面看,曹操失去了潼关等地,但却赢得了部将、朝臣效忠之心。

这招以退为进,就连刘釜也不得不承认杨修之善辩,之于思虑深远。

而以此事传开,即是杨修回到曹营,也绝对会被曹操大加赏识利用。

很显然,在此事抉择上,杨修本人早有考虑,甚至还得到过荀攸授意。

刘釜面上依然从容不迫,道:“杨君代表曹公,代表朝廷,既然愿以潼关归还我部,我心甚慰。

钟君、曹君等,愿离开长安者,我自不会阻拦。

此外,前番为荀君俘虏之我部,即是河东、弘农多县所,再退一步,换之安全归来,又如何?”

杨修先前退步,愿以潼关换得被之所围部归还。

刘釜更进一步,言及非完全实控两郡事务,而换得被俘本部兵士安全归来,这比杨修方才所言,更显大气,更显得对部将爱护。

以两方之意见交换,于宴舍达成之基础约定。当夜,即往成都、涿郡、许都、邺城等多地传去。

次日开始,有了昨夜之基础共识,尤以核心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仲长统和杨修之具体细节谈判,进行之非常顺利。

从大势方面将,两方快速停止明面上之敌对,并解决其中困局,符合双方之未来利益。

在杨修到来第八日,多番议论的个中详细条款,在之奏禀曹操,得曹操肯定后,正式代表曹操于街亭签署。

于当日间,在兵围的益州军放行下,两封来自邺都的信件,同时进入了上邽城和长安城。益州军开始为接受上邽与长安,做起准备。

刘釜与曹操之默契停战,由此标志着,进行了近三月的关凉战事,暂时结束。战事开始与暂停,却是从正月,已经来到了三月末。

上邽城。

已经瘦成皮包骨的韦康,用细长的手指,拖着锦帛,从前往后,认认真真看了遍。

看完之后,韦康将曹操的亲笔信,递到了旁边的阎温手中。

一个半月时间,城内军粮,在韦康于百姓离开前,特意分发一些后,早就捉襟见肘。

这些时日,以韦康为首,城内剩余之三千军将,无不以稀粥食之,导致日渐消瘦。

让许多人心悦诚服之处在于,益州牧刘釜按前番一月前,于韦康书信所言那般,他敬佩韦康等人忠于职守,更以为治理凉州之汉臣,城内更是西凉本地兵士,是故不愿趁之衰微,而行兵事。

初时,城内军将,含韦康、阎温在内,在刘釜部将受命,放任城内百姓离开后,心中实际还有些怀疑,以为刘釜以言辞诱导,多半不会放任取得上邽之难得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