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一十一章 得舍(1 / 2)

加入书签

于当下局面中,代表曹操一方的杨修,实际比益州将领们,更加急迫。

但出乎杨修预计的是,益州牧刘釜,并未像其之部将刘枫一样,故意拖延,以期在心境上给予他压力。

而是于其到往街亭官舍当日,为之介绍手下部将幕僚相识,并在介绍完关、凉地方当前局势后,随即于下午就开始了初次谈判。

此中做法,于实际上,表露的正是益州牧刘釜之诚意与气魄,让杨修竟有些佩服。

当然,初期谈判,刘釜并未参与,以主簿仲长统与杨修直接会面讨论。

杨修恰也是曹操手下主簿,统筹钱粮兵马诸事,同仲长统职权相当。

此亦为双方主簿之第一次交锋。

便是杨修本家家世,自其祖震至父彪,可谓之四世太尉。

以杨修之才华,更得曹操赞赏,自叹不如。

与杨修相比,仲长统非是出身显赫世家,比不上杨修所在的弘农杨氏。然于学识,见知,品性方面,即于杨修的首轮谈判交锋,就让杨修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首日之双方谈判,聚焦于两个焦点上,一是长安、上邽城内,许都朝廷所属据守官吏与兵士安全转移问题,二是潼关归属问题。

在此问题上,杨修和仲长统,各代表曹操与刘釜真实想法,各抒己见。

下午之谈判,自是闹得不欢而散。

这种双方的间隙,甚至延续到了刘釜黄昏于官舍,为杨修等人举办的宴席中。

对于下午仲长统代表他相谈内容,于官舍办公的刘釜,前后脚即知道。

曹操意欲以上邽城和长安城,换取曹洪、钟繇、韦康等将领兵士离开,并赎回许诸等被俘之将,归往曹营,但对潼关毫不让步。

这于刘釜的战略上,并不划算。

早先判断出曹操会提出此法,遂以刘釜在看过蜀内蜀外,若诸葛亮、法正建议后,大胆提出,以弘农、河东全部,易曹洪等上万人之离开。

双方之首轮交锋,皆以最大程度,保护并争取本方利益。

不欢而散,乃是预料之下。

但在宴中,刘釜丝毫没有因白日双方不快,而表现出疏远之意,反而带着手下幕僚部将,与杨修等人举杯邀酒。

宴至高潮,刘釜指着案几上的几个小菜,悲切道:“而今天下纷乱,天灾人祸下,每岁死伤者万万,便以关凉这几岁之瘟疫、兵乱,更是百姓流离失所,可是太祖高皇帝立大汉以来,那个富饶之关凉乎?

可惜许多人却是忘了,这关中与凉州,乃是大汉之关中、凉州,同样是百姓之关凉。

可得民心乎?

今之宴请,我念及百姓贫苦,多以钱资资助贫寒,军中与官寺更以提倡节俭,遂以寒酸小菜招待。

但请杨君等,勿要怪罪才是!”

刘釜以益州牧身份,虽是致歉,但如杨修等人,岂能不知刘釜意中,于朝廷以钟繇、韦康等人,这些年来,治理关凉,笼络军阀,却将百姓放之后的不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