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曹袁(1 / 2)

加入书签

“公达、奉孝,南中之于五郡战事,历时不足七月,悉数已平,天子之意,文若之建言,汝等以为如何?”

浚仪军营大帐之内,曹操目光从案几上信报,转移到了面前的荀攸、郭嘉二人脸上。

另于旁侧的大案之上,还摆放着浚仪连接官渡之境内的舆情图。

即于方才,包括调集来的大将曹仁在内,共计十六位军将,还有荀攸、郭嘉等谋士,与此商议官渡防守之事。

两月前,于袁绍游说另有于黄河北岸排名布阵,毫不掩饰进攻许都之目的后,曹操接受荀彧、荀攸、郭嘉等谋士建议。

以岁初时,调集驻守于东莞的大将臧霸,率大部人马,北上青州,防备袁绍右翼进攻之部;另以大将于禁,率步卒三千人马,屯兵于酸枣,协助去岁上任的东郡太守刘延,防守白马之黄河北岸;魏种率四千部,守卫河内之所,夏侯惇则是率两千之部,于敖仓处于第二道防线;大将曹洪居于宛城,防备甘宁之部;大将蔡阳、李通、蒲宠,居定陵、汝阳、陈县,防刘备之部;以谋士、中郎将程昱留守于章县,督导袁绍右翼战局;夏侯渊守曲阳,防范江东兵力……

如此多布置,各集中优势兵力,防守要地,调兵遣将以后,曹操还不放心。

以谋主荀彧守卫洛阳,总揽权势,其本人则带领大将曹仁,即于去岁投于门下的大将袁涣,以及从宛县调守归来的大将典韦,开始在官渡、管城、浚仪一线,筑造垒强,以防止袁绍部若是从正面突围,袭击许都的防备问题,并计划亲率部北上于顿丘一带防守。

再如关中之地,曹操以杨修是侍,以往安抚。

帐内,为曹操所问,荀攸和郭嘉目光略一接触,然后分开。

曹公之问,可不证明其心中已有定计?

但看荀攸摸着下巴胡须,沉思片刻,道:“禀公之言,益州牧刘璋同与袁绍使,以抗击朝廷。刘季安即为其之部将,刘璋却多妒忌才能,以行恶之。

而托刘璋与袁绍联合,先取汉中,后谋关中,此事几率虽小,但亦不得不防。

若能借于刘季安之于朝廷功名赏赐,以益州之内斗乱生,此所为于朝廷有益也!

借此,公以可布告于天下,显示公之纳才胸襟,多以刘季安之于部将之赏赐,则可收拢人心尔!

且平南中,此中之于功过,无论刘璋,朝廷若是不赏之,于公名望有碍尔!

即是将来袁绍一灭,公即能携大势完成一统!使天下归心!”

曹操听到这里,微微颔首。

郭嘉且是于荀攸后,面向曹操道:“公达之言善尔,今天下之多地势力,为袁绍所拉拢。公借此,一则可处天子之意,二则可以让益州内部再生隙,三则属南中之于蜀地豪杰归心朝廷。

便是嘉等以刘季安能力非凡,将来或统益州之地,但益州闭塞,公即有关中,将来拿去荆州,即是绝了其出蜀之路。

而如交州之所,刘季安或有涉略,但鞭长莫及尔!”

曹操这几日间,不断得闻袁绍遣兵之事,一直愁眉不展,见此,笑道:“可叹刘季安之弱小尔,其若真掌有益州,能为吾牵制刘表,孙权,吾即可专心对付袁绍,以之恩厚,使蜀地归心正朔,又如何?

吾曹孟德,焉会是那般无容人之量者?”

说着话时,曹操周身尽显霸气。他随之用手掌拍了拍信报,感慨道:“昔日吾言之,刘季安虽年少,但以为英雄尔!

不过岁日,其有如此作为,实令人生叹。

可惜此中人杰,不能为吾所用!实以生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