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八四章 陆运的消耗(1 / 2)

加入书签

“义州处于广宁和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www.126shu.com贼将济尔哈朗正在修筑义州城,四周田地全部用于军屯之田。看似修城屯田,实则剑指锦州城。一旦攻打锦州,义州乃是绝佳之粮草基地。

他们可进可退,我们锦州现在已经陷入被动。出城野战,实难取胜。若想锦州坚守,此时必须立即送粮草入锦州城和宁远城。我们现在急需200万两银子,运60万石粮到宁远,其中20万石送至锦州。”

陈新甲一进屋,拿来一张地图,给李亭介绍道。

一旁的倪元璐连忙说道:“李亭,现在军情紧急,今日借钱,跟上次商议的无关,是一笔新的借钱。我们现在急需这笔钱,钱一到,我们就立马启运粮草,急送宁远锦州之地。”

“你们今日紧急进宫,原来就是谈借钱之事啊?”

李亭一边吃着饭,一边问他们两个道。这两位尚书压根不管李亭饥肠辘辘,进屋就开谈。

“何止借钱之事?陛下听说你银行已经筹集了有700万两银子,也不管银子有没有到,已经下了圣旨,暂停了今年的辽饷。”

停了辽饷?李亭没想到,崇祯皇帝倒是雷厉风行。

自从辽东战事开启,朝廷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平均每亩地加征银九厘,开始用于辽东的战事。天启年间又将盐税还有其他一些税加上去,崇祯年间,更是越加越多,每年征银几乎达七八百万两。

辽饷朝廷用七八百万两,中间经过层层盘剥,实际征收估计超过几千万两,百姓苦不堪言,可谓明末将百姓逼向造反的重要导火索。

从停辽饷一事看,崇祯并不糊涂,相反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最大的缺点顶多不合适做现在这个位置,尤其是乱世中的皇帝,若是天下太平之际,说不定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陛下停了辽饷,停的好。”李亭一边吃着饭,一边赞赏的说道。

倪元璐苦笑道:“停辽饷固然好,可你银行的钱还没到户部和兵部,现在急用钱运粮,你一个月若是没钱,我……我只得见先帝了。

陛下恐怕还得恢复辽饷,甚至可能加码更多……”

若事情不顺利,崇祯改弦更张,这太符合崇祯的性格。

李亭点点头,不过他有件事不太明白,随即问道:“200万两银子买粮,是可以买不少粮食……”

“我不是买粮,我就是运粮而已。”陈新甲吼道,“要买粮的话,还要200万两银子。”

什么?不是买粮?仅仅是运粮?

李亭感觉有点乱,摇摇头道:“你们说明白点。怎么光运粮就要这么多钱吗?”

“不是买粮,就是运粮而已。从北京太仓运粮至宁远,一石粮花费3两,要运60万石粮就要180万两银子。从宁远运到锦州一石粮还得一两银子,所以要200万两银子。”

“现在粮价多少?”

“现在粮价大涨,京城一带已经到2两银子一石。”

“你这样说,岂不是到宁远折合5两银子一石了?”

李亭看着倪元璐问道。

“何止5两银子?要运到40万石粮,启运的粮食至少也得80万石。一路之上,运粮之人不也得吃粮,加上其他的开销,差不多七八两银子一石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