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6章 大鹏赋说(2 / 2)

加入书签

吴指南见状,简单地把他修练之后的事情讲了一遍,司马恒也惊得目瞪口呆。

这时,吴指南说道:“现在关辛肯定满山遍野地找我们,故此地不宜久留,李白、司马恒你们有否好的建议?”

李白想了想,道:“我来峨眉山之前,本已有了行程计划,不过中途杀出个关辛,把计划打乱了,但现在既然已摆脱了他,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按这行程来走。”

“具体行程如何?”吴指南问道。

“从平羌江乘船至清溪驿,再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接着驶向三峡,之后到达渝州,再从渝州经洞庭、苍梧,到达金陵,那时候差不多是武举人比武日期,我们就在金陵考取武举人,之后再至广陵,又往东南去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再之后的游历就视情况再作打算。”

司马恒点点头说道:“好,我这次是跟随你一起游历四方,所以你说怎么走就怎么走。”

吴指南也表示赞同。

于是三人连夜找了个船家,乘船出了平羌江,一直向着三峡方向驶去。

半个月后,船出三峡行至江陵,李白建议上岸游玩,吴指南与司马恒自是赞同,于是三人便停船上岸。

江陵,因地处临江而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户籍人口众多,是江汉腹地,历代繁华重地。

刚上岸来,三人便听到一个消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正在龙山讲道。

司马承祯,法号道隐,人称白云先生,师承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是著名道教宗师。

李白听到此消息,兴奋之极,他在大匡山修道之时就已拜读过司马承祯的《护命经》,对他相当敬仰,现竟在江陵相遇,岂有不拜访之理。

于是与吴指南、司马恒一商量,便决定即上龙山,拜会司马承祯。

上得龙山,李白三人受到司马承祯热情款待,李白连忙呈上自己的诗文请其批阅。

司马承祯看过诗文,惊叹不已,说道:“你诗文飘逸,超尘脱俗,又有仙风道骨,可与贫道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一听,暗自喜悦,道:“承蒙道隐宗师抬举,李白心意满足,如若不弃,定当跟随。”

司马承祯哈哈一笑,道:“道教之人无论辈份功名,相见皆是有缘,李白,你能悟出太上老君真人的凌云踏,即是天缘之人。但想要游八极之表,你的凌云踏必须修满方可!”

“修满方可?”李白一阵苦笑,道:“道隐宗师,凌云踏乃天技之物,修满谈何容易,还望宗师点化。”

司马承祯拂尘一挥,道:“点化亦可,李白,你凌云踏由诗词歌赋而起,这样,你现场作一诗词歌赋,贫道试着说道如何?”

有道教宗师点化,李白当然应允,沉思几许,缓缓吟道:

(大鹏遇稀有鸟赋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李白这首《大鹏遇稀有鸟赋》将近八百字,他借大鹏鸟喻己,借希有鸟喻司马承祯,把自己远大抱负表露无为,并且有条不紊地脱口而出,顿时震惊众人。

司马承祯欣赏不已,微笑着道:“李白,你的诗情文采,已超贫道,莫论点化,我只能相论道理,众生之所以轮回苦海不得解脱,就是不能认清有无。而世间真理是有中藏无,无中存有。武功天技亦如此。希望你能参透此理,早日悟道。”

接着,司马承祯送了三人各一修练蒲团,道:“此乃道家之法器,在上修练,事半功倍!”

三人一听,如获至宝,便在龙山寻一清幽地,潜心修练,一月之后,李白内力达到五重之境,司马恒内力达到四重之境,而吴指南内力达到六重之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