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章 特殊的接风(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仲大人,今日康某做东,略备薄酒,他日回京之时,我们榆林府的事儿,还请仲大人千万多留意”。

康祺举杯提议,向李序南笑道:“李大人,你如今也是我们知府衙门的人,要替我们说话才是啊”。

“是是是,我们西北偏远之地,还请朝廷多多优待才是”,一旁的王通判也顺着康祺的意思寒暄几句,频频向仲逸敬酒碰杯。

知府衙门中,知府康祺身为四品,同知李序南为正五品,唯独这位王通判,也是正六品,算起来,与仲逸平级。

所谓无利不起早,费劲心思,几乎超规格接待,原来是有目的而来。

“西北之地,常年干旱少雨,庄家收成不好,百姓门又靠天吃饭,像牧马、丝绸、茶叶、陶器,这些特色,又无法培育。苦啊……”。

酒过三巡,康祺缓缓放下酒杯,并未动筷子的心思,甚至于唉声叹气,这般举止,倒真像是个忧国忧民的父母官。

仲逸心中不由暗暗发笑:“街上店家、伙计,甚至于行人,只要是被问到的,回答无一例外:我们遇到一个好知府,日子过得不错,都安居乐业了”。

如今到了众人口中这位知府面前,他却嘀咕起来:又是干旱,又是靠天吃饭,甚至还弄出个没有特色。

一正一反,很是滑稽。

众人只是寒暄客套,却不说要紧之事,毕竟初次见面,还是有所顾虑的。

不用说,这个任务自然落在李序南的身上:从知府衙门来说,他是五品同知,从与仲逸的关系来说:他也曾是户部的主事,二人之前在蠡县也有来往。

从中撮合之事,自然就非他莫属了。

“康知府所言甚是,尤其去年,本地旱情极为严重,听当地很多耕农说,看样子,今年十有章,真是煞费苦心。

不管怎么说,毕竟这样做,对百姓也没有坏处,仲逸又如何能拒绝?

“诸位大人之意,仲某十分理解,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一旦朝廷开了这个先例,其他州县势必纷纷效仿,反倒坏了事儿”。

仲逸以一个翰林院六品的口吻,继续道:“况且,仲某也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六品,虽有些便利,但能不能做成此事,只能说:尽力而为”。

“好,好好好,只要仲大人有这句话,就感激不尽了”。

康祺再次举杯提议:“康某就代全府百姓,再敬仲大人一杯”。

李序南微微点点头,仲逸此言绝非客套,即便洞察出康祺的伎俩,但若真能做成此事,对老百姓来说,还真是件大事儿。

这酒喝得,自己都没把握做到的事儿,反倒要应承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