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谈判(下)(1 / 2)

加入书签

话说仲逸正在谈判交涉之际,城外的朝廷守军却接到军令:连同各地来的增援兵马,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出击。

此举意欲何为?再明白不过:一旦双方谈不拢,只能开战。

与此同时,一支表面松散、一身布衣的人马秘密出城。

城外两军紧张对峙,这支人马却迎风而上、快速潜行。

照此速度,他们很快便可绕到敌军后方。

……

处置大事用德才兼备者、可大可小之事,可用德才平平者。

此言一出,仲逸这个‘既无才学、又无甚德行’之人,只能委以此任,来全权处置双方交涉之事。

阿帖木尔一向以勇猛自居,只因此时身处京城之中,眼下又是谈判,他只得配合身边这位魏姓书吏。

而对于那些典故、典籍之类,阿帖木尔知之甚少,又想参与其中,又想反击几句,也只得不懂装懂了。

魏书吏不想逞口舌之快,又怕阿帖木尔与眼前这位翰林院的编修在交涉时闹出笑话,他只得尽快切入正题:谈正事。

魏书吏此言一出,仲逸立刻赞许:“谈正事?好啊,你们打算何时撤军?”。

“撤军?我说这位翰林大人,舞文弄墨、吟诗作赋,本将或许不如你,但这排兵布阵,你恐怕就是外行了”。

说到战事,阿帖木尔顿时来了兴致:“何时撤军,那就要看朝廷的诚意了。我们既一路杀到京城,岂是说撤就撤的?”。

“放肆,仲大人乃朝廷钦差副使,不是什么翰林大人”。

都是从武之人,说到臣武将,大不相同呢?

“两军阵前交涉,管锦衣卫什么事儿?”,阿帖木尔只得说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话,谁让他多嘴问一句呢?

“那交涉之事,又管你什么事儿?”,石成接过话茬儿,一脸正色道:“作为随从,你我不要插话,可好?”。

这时,魏书办立刻上前道:“好,从现在开始,除本官与钦差副使外,其他人不得插话”。

看来,这位所谓的书办,地位应在阿帖木尔之上。

“仲大人,我军自北向南,一路而下,朝廷大军连连败退,若真能抵挡我大军,又何尝会让我们攻至京城?”。

魏书办所言,依旧放在战况上:“如今,从各地所获的财物足可支撑一阵儿,且可随时就地补充,而朝廷守军连连败退,从各地来的增援兵马,更无济于事”。

末了,魏书办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道:“事已至此,撤军与否?决定权不在你,而在于我,答应我们大汗的条件,才是明智之举”。

此话再明白不过:如今鞑靼兵临城下,他们开出的条件,朝廷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