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六章 二手生产线?(1 / 2)

加入书签

“大家可以看到,对比原来的教材,新的教材做了很大改动。 部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的知识点,新教材中全部予以了删除。有些已经淘汰的技术,视其对技术发展的重要关联性,分别做了缩写,有些则只是在相关论述中,一笔带过。

改动最大的部分,是目前已经作为主流技术,将其原理、发展,和具体实现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扩展说明。

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也根据国际主流研究方向,给予了一定篇幅进行论述。

下面,我将就教材中的改动部分,给大家做详细的说明……”

教台上,白云天脱开书本,侃侃而谈。

下方,数十名教师端坐其中,打开新教材,对照着上面的内容,专注地听他讲述,手中钢笔刷刷地做着记录。

白云天的进度拉得很快。

这些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所以对于众所周知的知识点,他都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展开探讨。

只有改动较大的部分,他才放缓速度,进行较为详尽的讲解,为什么将这部分知识作为重点展开、它的关键技术要点、具体的实现方法等等。

他引经据典,任何一个知识点,他都能从原理、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主流技术、有多少企业采用这种技术、他们各自的技术特点、未来研究方向等等,给出准确的说明。

哪怕听课的教师提出任何疑问,他都能毫不思索地当场给出答复。

单单是一节课,就让所有参与培训的老师们所折服,中华制造人形资料库的称誉,果然名不虚传。

由于时间有限,白云天不可能每门课都专门辅导。

强化培训主要采取的还是自学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先由相同专业课的老师,集中一起进行自学,再将疑难提交白云天解答。

七百多名教师,分成了一百多个小组,对拿到的新教材进行了短期强化培训。

对这些老师们来说,其实新教材的难度不大。

许多知识点,都是他们熟悉的,大的改动也就百分之三十不到。很多篇幅,还是将原有教材中一些因为教材编撰时还未成为主流、或是由于缺少相关资料,而简单论述的知识点,展开来作了引申阐述,真正的难点其实并不多。

自学中,教师们不断相互提问,由对教材理解较深、平时对新技术较为关注、或是涉猎较广的老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小组讨论形式,将大多数常见问题,在内部就得到解决,大大减轻了白云天的工作量。

只有那些他们自己理解不了的知识难点,才会提交到他这里,由他给予正确答案。

有些时候,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划出相应的参考书、资料,让他们去图书馆、计算机资料库中,自行查找、阅读,让他们在查找、思索、总结中,加深印象。

当教师们对所教课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之后,白云天才会组织一次课堂讲座,快速将课程串联起来通拉一遍,让他们得到系统的培训。

在这种自学、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疑难解答、课堂串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下,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理解迅速提高。不管是原本对相关专业就有深入了解的优秀教师,还是水平一般的普通教师,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有信心将自己这门课讲好,传授给学员正确的知识,为他们解疑释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