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囚车里的袁县令(1 / 2)

加入书签

这是至尊宝两次穿越到南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到荆州。之前是和项羽一起来,但是半路上就被他退下悬崖,这一次他站在城门口往里看,一眼就看到了矗立在荆州城中心的荆州皇宫的庐山真面目不禁感叹,这和后世赫赫有名的紫禁城比起来少了北方的大器却多了南方的精致。

至尊宝扯了扯身边仍然在昏睡的陶侃,想和他一起欣赏荆州皇宫的精致典雅,大概陶侃还未从刚刚刺激的情绪中缓过来,怎么叫都叫不醒。至尊宝也只好背着陶侃,一步步靠近中心的皇城,还不忘三不五时地抬头望望欣赏一下这典型的荆楚文化特色建筑。

至尊宝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那就是皇宫建筑的屋顶特别的大,并且屋坡的折线采用“举折”的做法。(注: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而定。折是因屋架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虽然宫殿屋顶的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但是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这大概就是古代人早期反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吧。

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除了主宫殿旁边还有一些干阑式建筑风格的建筑,这些做法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的平屋顶和中国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设计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至尊宝十分佩服当时的南楚建筑工匠是怎么有如此智慧建造出这么出色的建筑的。

街头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打断了至尊宝欣赏皇城的思绪,远处一大群的百姓正围着一辆囚车缓缓向他这边走来,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囚车,至尊宝也看清了,站在囚车中的犯人就是袁安邦!而那些围观的百姓都在为他喊冤还不住地拿臭鸡蛋烂菜叶砸向旁边的几个官兵要求他们放人。

要知道袁安邦当时在荆州城时和李密李丞相齐名,被称为是南楚双清,他两都是出了名的大清官,在职时为荆州的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深得民心。他之所以会去广陵做县令,之前也告诉过鲁小鱼了。他不像李大人一样已经三朝为官德高望重,他在荆州为官初出茅庐就大搞廉政,为人又太过耿直,不谙官场的规则,个人确实十分清廉无私,但却使用太强硬的态度要求其他官员也像他一样包括当今皇上在内,所以宣和帝一怒之下就把他贬到广陵为官了。

如今老百姓们看到久违的袁安邦怎么会不激动,又见他这次出现是被困在囚车中,而且城中已经贴出告示袁安邦私通叛王熊辉罪恶滔天,押入荆州天牢,择日问斩。看到这样的消息,百姓们都自发来为袁安邦抗议,现在抗议的百姓多,押送袁县令的官兵少,场面一度控制不住。

至尊宝见囚车慢慢靠近自己这边,拉低了帽子前的纱布先背着陶侃撤到一边。

没想到这喊冤的百姓抗议声太大惊醒了至尊宝背上的陶侃,陶侃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等看清眼前囚车中站着的那个男人的长相,不禁大叫起来,“岳父,我来救你了。”

至尊宝顾着看周围的形势忘记了陶侃的存在,被他这么一叫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好在周围百姓的抗议声十分嘈杂,陶侃刚刚说的话也很快淹没在了其中,囚车中的袁县令也像是被下了药一般目光呆滞看向前方,根本不理会这些拥护他的百姓。

至尊宝心中十分疑惑,按理说袁县令向来不卑不亢,在现在这么民心这么高涨的时候一定会说两句壮志凌云的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沉默不语。但是他也不能再仔细观察袁县令的异样了,因为他背上的陶侃现在看到囚车中的袁县令,情绪变得十分得激动,在他的身上拼命挣扎恨不得直接从至尊宝的背上站起来,跳到囚车上救袁县令。

至尊宝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会引来旁人的注意就麻烦了。于是挤出人堆背着陶侃来到了一个僻静的角度才把他放下。

陶侃一下来仍然要往囚车的方向跑去,被至尊宝一把拉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