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木轨(1 / 2)

加入书签

长安城一如既往地平静而繁荣,一大清早,在早朝过了以后,刘协开始习练武艺,早朝的时候郭嘉虽然到了,不过从头到尾就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让刘协很怀疑这货会不会因为纵欲过度而比历史上更早的英年早逝。

西凉的事情已经定下了策略,但却不能着急,要等着事情的发酵,同时情报方面,也要加紧一些,刘协已经着人去荆州,请刘表帮他寻找一些可以驯养飞鸽的人才回来,在这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如果能够将飞鸽传书这种通讯方式普及的话,对于情报的传递绝对能够起到质的变化。

已经渐渐接近深秋的时节,空气络的话,大汉境内的物资流转速度会出现一个惊人的提高,对战争的反应速度比如今会提升好几个台阶。

“皇叔既然来找朕,想来已经有了想法?”刘协看着刘晔,苦笑道。

虽然的确利民,但以朝廷目前的财政来说,还挤不出太多资金在这条路上,因此刘协在说出这句话之后,跟着补了一句:“如今朝廷,可没有太多的资金来做此事,而且以工代赈的方式,也不太适合。”

如果是一般的修建城池之类的,以工代赈是个好方法,但这车轨之事,看起来只是两条木棍的事情,但规格、承重等等一系列东西要考虑,哪怕是刘协这个外行也觉得这种事情,一般人还真做不了。

“陛下放心,臣已经做过推演。”刘晔摇了摇头:“臣需要一批木工学徒,来帮臣打磨合格的木轨,然后需要一队专门负责铺设轨道的工匠,至于木材,可向民间收购,先选择一条路线来磨练,待日后匠师们熟悉了,效率提升之后,再向其他方向扩散,除此之外,还需要廷尉府派人去将此物重要性散播出去,一旦有人私自拆卸,必然严惩。”

听起来似乎不多,但单是廷尉府将这条法治普及,再让人形成一种理所当然心态,需要动用的资源就不少,此外还要在各地抓典型,惩戒,单是这一点要推广下去就很难。

不过还在刘协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一旦建成之后,所能带来的利润也不小,这世上的事,再难,只要有了方向,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一条路,算是试水,如果成功的话,待朝廷经济起来一些之后,就可以大力开展了,至少关中一地,各城之间应该普及,加快物资流通的速度以及过程之中的损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