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七九、草菅人命(1 / 2)

加入书签

三七九、草菅人命

没想到李医生年纪轻轻却成为第一个承包医院科室的牺牲品。

平时兢兢业业的李医生,在同事眼中是个认真、严谨、敬业的好医生,在病人中口碑也极好,他对病人的耐心、和蔼,以及慈悲心都是他执业的习惯。

如今,同事们看着李医生一分分走向死亡,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愤恨,而该愤恨谁?愤恨行凶的病人家属?而病人的死亡——一例简单的急性阑尾炎却付出生命;愤恨承包商?承包商摆明了就是要投资医院来赚钱的,似乎也无可厚非;那愤恨……要愤恨就愤恨医院吧,愤恨医院把科室承包出去,不顾病人的死活。而医院又由得了自己说了算吗?

为此他们都糊涂了。平时病人不多,工作压力不大,收入却增加,他们也不太会那么认真“计较”,如今李医生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才开始思考:科室承包出去,到底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医护人员收入增加了,医院、医院领导、承包商都鼔了荷包,那这些钱从哪里来?

一直以来不太敢深究的收入问题、收费问题,第一次明白地进入这些人的脑海。

一例简单的手术,要了一个人的命;而为此李医生也丢了性命。这看上去只是一件常见的医患矛盾,而作为身处其中的他们难道能不明白其中真正的缘由?

李医生终究没能保住自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也离开了这个他痛恨着的世界。

大家茶余饭后都会谈及此事,谈及正直、敬业、热情的李医生却这样为他热爱的事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善后事宜自然是承包商的事儿,安抚了自己人,再赔偿了病人家属,再几十万安抚李医生的家属。

可怜李医生的孩子刚刚一岁多,连“爸爸”都还叫不利索,却永远都再见不到爸爸了,一生都失去了爸爸的庇护,医院给李医生报了“因公牺牲”,孩子多少能得到一点抚养费。

李医生是独子,乡下的父母来处理后事,痛不欲生。从此,他们的晚年也失去了颜色和希望。

出了这样一件事后,包括传统中医科研诊疗中心和其他几个非核心科室的承包便被搁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