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1 叩叩(1 / 2)

加入书签

赵曙定定的站在书房案桌旁,那案桌本就置于正中的高台之上,于是就侧着身子负着手,居高临下的回过头,斜着眼睛看了他一会。

见他略微低着的头,面色如常,才满意的点点头,回过身子说道:“是的,比如蔡准,博才多学、为人清廉、张弛有度,因着门第偏小一直未被重用;比如三苏,一门相材、才华卓越、诗文双绝,只是一直被家事连累,前年才被任命;比如王安石,提出惊世之治国理论,能救国与水火,只因年轻气盛,未能施以长技。”

赵曙说着,赵顼就默默的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

“朝堂波澜起伏,要看准人,看准事。不是有人能将所有的事情做好,而是找到那个能做对其中一件事的人。并,君王之道在于制衡,不能一家独大,也不能百花齐放,要有起有伏,善于谋略。”

赵曙慢慢说着,突然就对赵顼说:“明日起你帮着为父看奏折,可好?或者直接大皇子监国,你可愿意?”

赵顼一听,皇子监国,这可是大事,历来都是太子监国的,能监国也有说明了地位。况且,一旦自己成为了监国的皇子,势必与太后就形成了水火之势,相当于被推上了两番势力相争的风口浪尖。心下犹豫不决,便没有那么快的回答。

赵曙等了一会,没等到他的回答,眼神暗了暗,便说道:“当然,皇子监国也不是说一朝一夕的决定,我也会酌情安排,只是你做好准备,可能近期随时会决定。”

赵顼听到赵曙的口气缓和下来了,便咬了咬牙说道:“一切均由父皇裁定,儿臣莫有不从。”

赵曙满意的点点头。

二人从饭后一直聊到太阳偏西。赵顼离开书房的时候,太阳的余热还没有褪去。白日里的风已经停了,有些闷热,赵顼也闷闷的,思考着刚刚的谈话。

这么多年,父亲都一直苦心经营,很少像今天这样推心置腹的交谈。今天这场交谈,最开始的时候,赵顼是心怀感激的,但是慢慢冷静下来,便觉得其实也未必。可能拉拢的成分大于真的父子情深。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吧,他就这样恹恹的走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