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天崩地裂(五)(1 / 2)

加入书签

清军的战果,和病毒般膨胀发展的速度一样,令人感到不敢相信。

三月二十日多铎领着独孤寒江、阿济格尼堪等人从开封出发,三十日,盱眙守军便宣布归顺大清,所部全数剃发,变更旗帜。

四月初五日,天长等地明军投降清军。泗州等城池的官吏们也宣布归顺清军。多铎的织金龙纛还不曾过淮河,淮河两岸的明军已经尽数剃发易服了。

四月初八日,在刘良臣(刘良佐的亲弟弟)、祖大寿等人的接引之下,广昌伯、专辖凤、寿,驻临淮,经理陈、杞一路等处军务的刘良佐,改称大清广昌侯节制诸路兵马(其实也就是把旗子改了两个字,大明改为大清,伯爵改成侯爵),以兵马来降。被多铎收为旗下人。

多铎麾下骤然之间,又多了数十万兵马。

捷报雪片一样飞进了北京城,朝武第一反应便是:“这可能吗?莫不是豫亲王主子在南蛮的地方待得久了,也学会了谎报战功这一套?!”

可是,如果说多铎谎报战功,那些投降的地方城池、官员将领,兵马实力却做不得假。何况,还有经略使洪承畴的副署签名。可是苦了兵部职方司的郎中们,往往一日之内,清军与明军的阵线防区便发生多次的变化,每一次变化,清军的兵马器械便多了不止数万,地方这里面没事,鬼才信你们!

后面的李本深握着刀柄的手已经满是汗水,前面大厅里,邢夫人与监军道高岐凤、甘肃总兵李棲凤等人也在各怀鬼胎,没营养的话说了半天,却都是在你来我往的兜圈子,打太极。都希望对方先说出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

终于,甘肃总兵李棲凤按捺不住了。

“夫人,外面有说法,说夫人要带着伯爷的部下归顺大清,可有此事?”他这一句话刚刚说出口,李本深、李成栋、胡茂祯等人便像是听到了发令枪的运动员一样,浑身的神经、肌肉骤然紧张起来,差一点,李本深便要带着人冲了出去了。

“此话从何而来?”邢夫人倒是很沉着。她这一路走来,各种火并、反水、黑吃黑的事情见得比这些读书人参加的考试还要多,只不过,他们名落孙山了可以再考,邢夫人和高杰要是不能过关,那就是血溅三尺人头落地的结局。自然,邢夫人是这行业里的优秀生。她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细小的信息,那就是,没有说投降、叛逆之类的字眼,而是用了归顺这个正面的褒义词。

“夫人不必细问,这扬州城中没有不透风的墙。我等只想知道,夫人是不是当真要这么做?”甘肃总兵李棲凤毕竟是个粗人,说话不像胡歧凤那么文雅体面。

“这个自然。”话已经说得到了这个地步,又是自己的主场,邢夫人自然没有必要再隐瞒什么,大不了,一会身上溅上几点血就是了。她沉着脸色,冷冷的回答着。

“若是夫人有意,我等愿意共襄义举,不知夫人可否愿意引领收纳?”

我日你个先人嘞!饶是邢夫人是个女子,心中也禁不住和身边的李成栋、胡茂祯,后堂的李本深一起骂了一句。

原本以为要血溅当场的事情,转眼间成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在王婆家喝酒的场面。

于是乎,刚才的布置全都用不上了。埋伏的刀斧手撤下去,换成厨子和美女上来。不过,不管局面怎么乱,扬州城从来就不缺好厨子和美女。于是乎,酒肉征逐,莺莺燕燕丝竹乱耳。

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许多。李本深和胡茂祯去对付史可法史阁部的行辕,“不能伤了史阁部的一根毫毛!”一定要把史可法全须全尾的献给扬威大将军多铎才值钱。其余的人,李成栋领着杨承祖、胡尚友、韩尚良等人的部队专门去对付驻守扬州城外的南粤军部队,夺取他们的辎重粮饷火炮,顺便,也在多铎的心目中给自己多争取几个筹码,证明自家的兵马是能打的!

可是,说到了对付南粤军的警备九旅部队,所有在场的人,几乎都把脑袋耷拉下来了。谁都知道,如果是被南粤军列阵对战,不要说一时上不去太多的兵马,就算是几万人一起上,人家的火炮火铳一排排的打过来,明晃晃的铳刺如柴林一般刺过来,只怕别人还没有垮,咱们自己的兵马反而先垮了。

“哼!亏你们还是自称都是老行伍,老军伍了!别人不说,你们就不会开口当年在锦州,祖大寿是怎么对付吴标的额?逢强智取,遇弱活擒这点道理都不懂,非要拿自己的脑袋往别人的炮口上撞?”邢夫人的一通排揎,算是给众人提出了一个方向。于是,一个周密的计划形成。

胡茂祯以阁标大厅的身份,对史可法行辕的警备兵马进行调整,换上了全部高杰部下的老人。对外宣布是为了以防万一。李本深、李成栋、李棲凤等人,则是鼓噪闹饷,要求史可法尽快的给部队发一次三个月的军饷作为大战之前的犒赏。

外有强敌,内有哗变之虞。史可法无奈之下,只得以阁部的名义,召集扬州驻军各部将领入城议事。其中,公文上着重要求警备九旅的军官,营官以上者务必尽数出席。

这一句,是胡茂祯令人悄悄的加上去的。

一俟公文发出,李本深便下令封锁了阁部行辕。收缴了史可法部下亲兵卫队的刀枪盔甲马匹等物,同时,各处城门,只许进不许出了。

“你们要干什么?!”尽管心中知道事情可能不妙,但是,史可法仍旧是一副疾言厉色的神情,试图用自己言语申斥一番后,让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丘八们无言以对,最后默然退下。可是,今天这招不好用了。

“阁部大人,我们也不想做什么。只不过是不想再打大明的旗号了,也不想再当大明的官了。如今,咱们大伙都是大清的将领官员了。自然希望阁部大人能够领着咱们继续为大清效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