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4.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奉天靖难……(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在唐朝灭亡的五百年之后, 重新让华夏傲然位列于世界强国之巅。】

【如果没有明朝,元朝后面直接接着清朝,中原几百年间都被异族人统治, 中国的主体民族可能会被大面积胡化。中华文化能否保留下来, 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孙先生曾经写下《祭明太.祖文》:“国家外患, 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 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 日月重光,河山再造, 光复大义”。

先有朱元璋的:“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还有孙先生的:“驱除鞑虏 , 恢复中华。”】

【可能有人会说了, 即使没有朱元璋, 也会有宋元璋和张元璋。总有一个猛男会来拯救世界。

但宋朝绵延三百年, 从赵匡胤开始有十八位皇帝, 豪杰辈出, 群英荟萃, 都没能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他们的努力是假的吗?

究其原因,还是朱元璋在军事方面的能力太顶了, 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伟人就曾经说,军事能力最厉害的两位皇帝,一位是李世民, 另一位就是朱元璋。】

【说完了朱元璋在军事方面的成就,现在说一说他的治国理政。

俗话说,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朱元璋在思想信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他是靠着白莲教起家的,他手下的很多大将都是白莲教的信徒。结果朱元璋上位之后,反手一道诏书,把白莲教定义为“妖人”。

他说自己起义也是被妖人逼的,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然后下令逮捕白莲教的教众,捣毁白莲教的据点。

白莲教的教徒直接就蒙了,他们还等着当大明的国教呢,怎么提上裤子就不认人了?

其实白莲教的教义本来就有造反的意思,朱元璋怎么可能在眼皮底下放定时炸弹?

在朱元璋的围剿下,在元末辉煌一时的白莲教派,不得不沉寂下来,像老鼠一样躲躲藏藏。】

【朱元璋上位之后,很多高僧很高兴。

皇上以前可是和尚呢,是寺庙给了他一碗饭吃,这不得大力推崇佛教?说不定,和尚在明朝的待遇比在元朝还要更好,说不定能当宰相呢!

然而朱元璋直接提出了分手。

他去庙里讨饭的时候,看清了佛教这个大蛀虫。和尚不用交税,办各种事都有补贴。

这些和尚聚在一起,成了特殊的黑.恶势力。他们趁着灾年到处兼并土地,如果百姓不愿意卖地,这些和尚就硬抢。

他抑制佛教的发展,限制僧人数量。

最后,朱元璋把在元朝默默无闻的儒家搬回来了。

元朝很多统治者,比如伯颜,很不喜欢儒家,儒家在元朝沉寂下来。

可朱元璋觉得儒家讲究忠君爱国,很有教化意义,可以稳定江山社稷。】

【朱元璋把思想方针问题解决了,着手解决民生问题。

他实行了安民为本的主张,鼓励百姓开垦民田,又兴修水利。很多农民获得了小块耕地。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以前是农民,被地主毒打过,吃过这方面的苦,所以他晓得地主的面目有多可憎。于是实行了一项阶级改革。

元朝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是主仆关系,朱元璋改成了长少关系。*

以前佃户干活等于白干。现在地主让佃户来干活的话,需要支付工资。

除此之外,他还做出了降低赋税等等措施,提高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工作兴趣。

据记载,洪武二十四年的垦田数目比洪武元年增长了一倍多。疲惫不堪的经济渐渐复苏起来。】

【朱元璋把大明的思想问题以及民生问题都做出了规划,后来,着手对付官僚系统。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这就注定了,他的态度跟其他皇帝不一样。历史上很少能找得出他这样敢于硬刚官僚系统的人。

简单来说,只要被记了过的人,就再也不录用。

只要贪污了,就要被充军。贪污六十两以上就要被砍头。

这也是朱元璋为人诟病的一点,太喜欢杀人了。可那个时候社会风气确实比较清廉,到了明朝中叶,官场特别**,海瑞希望恢复朱元璋治贪的方法,但是没能成功。】

【朱元璋这个人到底对文士是什么态度,从他这首诗就能看得出来。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

萧何望着天幕中的那首诗,有些懵了,这朱元璋不会是刘邦转世吧?两人都是一样的流氓啊。

很多官员深感自己被侮辱了:“这天下哪有这样的皇帝?!”

“粗鄙之语,简直脏了耳朵。”

汉高祖刘邦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他自己笑得前仰后合。这朱元璋骂出了他的心里话。

他笑了好半天,笑得肚子疼,方才收敛笑容,渐渐正色,心里有了猜测。

朱元璋手段这么狠,未来风评肯定受影响。

殊不见,那始皇帝被骂得有多惨。

这天下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读书人呀!

————

天幕下,朱元璋听到自己未来被诟病,倒也没那么在乎:“那些贪官叽叽喳喳,满嘴喷粪,怎么叫也叫不醒,咱又有什么办法,只能送他们去西天见佛祖了。

咱被骂了无所谓,贪官少了就很不错了,那可都是朕的钱。”

这时,他听到天幕说:【赵匡胤曾经说,与士大夫共天下。

从这首诗能看得出来,至少朱元璋心里不愿意跟士大夫共天下,连表面工作都不太想做。

后来他干脆废除了宰相,一个人干无数人的活。对别人来说,下班很快乐,但朱元璋却说,下班很痛苦。

他恨不得一个人996到死。】

【总而言之,朱元璋明明起点很低,但是非常聪明,直接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不仅保障了大明,也对后来的清朝有很大影响。

乾隆曾经说:“我朝现行事例,因之而行者甚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承明制”。】*

——

虽然听不懂九九六是什么词,但朱元璋能听得出来这人是在夸他勤奋。

朱元璋的唇角止不住上扬:“也没那么勤勉,一般般吧,她有些言过其实了。”

朱允炆:“皇爷爷曾经写诗——‘百官未起我先起,百官已睡我未睡’。古往今来,哪有几个皇帝能比得上皇爷爷勤政?简直屈指可数。”

宁王朱权:“是啊,那所谓的大清看来就是学人精,走不出父皇的影子。”

儿子们和文武百官连忙花式吹彩虹屁。

朱元璋整个人像泡温泉一样,通体舒泰。他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啊!

然而紧接着,便听到天幕话锋一转:【说完了朱元璋的功,我们来说一说朱元璋的过。】

朱元璋:“?”

扪心自问,他有些小错,但已经做得够好了,哪里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过错?

——

【人有阶级的局限,也有时代的局限。人无完人,朱元璋不可能没有失误。

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手下的谋士就跟他说:“皇上,你跟汉高祖刘邦一样都是草莽出身,经历很相似,你要学习刘邦啊。”

朱元璋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