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宫中请柬正式发下去后, 大家才知道宫里邀请的未婚姑娘,除了京中名门千金,还包括女学生员、女官与公主伴读们。

而诗文会的请柬, 除了发给王公贵族家的世子,还有凌山书院中的优秀学子,在京中各部任职的年轻未婚官员等。

那些自身名声不佳、不学无术, 以及父母或亲族中人名声不佳, 极少有人可以得到请柬, 不论其出身门第如何显赫。

这种邀请原则所透露出的某些深层次信息, 当然会让那些有心人看在眼里。

谁都看得出来的,是这次的‘相亲会’规模可谓是空前盛大而又隆重, 可见宫里这次是来真的, 真的是在为京中这些适龄的未婚男女考虑终身大事。

某些本因得知此次的‘相亲会’不仅与公主无关, 与太子更加无关的人家,听说这个消息后, 也忍不住有些心动。

毕竟公主们还没及笄, 根据前几位公主选择驸马的风格, 他们家的子弟能被选中的机率实在渺茫。

太子大婚一事,事关国柞,本是件就算皇上与皇后不急, 大臣们也能理直气壮的上奏催促的国家大事。

可是皇后娘娘以命格方面的因素, 态度坚定的拒绝为太子早议亲, 在太子是皇上膝下独生子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也承担不起若有万一的后果。

所以虽然惦念的人多, 谁也不敢真到皇上面催促这件事。

而各家精心教养着长大的适龄姑娘们, 却都等不起, 错过了最好的年龄,不仅会耽误姑娘的终身,也是家族的巨大损失。

何况看宫中这般郑重其事,甚至管着太子,至今都没给他安排侍寝宫人的态度,太子说不定要等到二十余岁才开始议亲。

所以不止蒋二夫人,有许多人家都已改变态度,选择先顾眼前,京中一时热闹非凡,各家成衣店和首饰店的生意都格外红火。

孟青竹也有拿到请柬,早在部里听说过场带有相亲目的赏花会,但她一直觉得这件事与她无关,就没关注过。

现在发现自己竟然也在受搞邀之列,着实让她对此感到有些无措。

随着她将要年满十八岁,亲事还毫无着落,她的母亲早已开始惦记,好在她的父亲想得开,还拿三公主的经历举例,才能暂时安抚住她的母亲。

与她一样正式出仕的女官,现在没有一个成亲的,她们都很有默契的只想专注于自己的职务。

能有机会正式入仕,对她们而言,完全相当于是给她打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在那里见识到不同风景,知道女子所能拥有的不同活法的同时,谁都不想回归内宅,再去当一个贤妻良母,成为围着丈夫转的女子。

三公主的经历,让她们十分向往,对方成亲之后,不仅没有辞官,还带着为她当属官的驸马一起卦任的事,也让她们更加坚定无论如何,都不会因成亲而放弃自己的仕途。

可是现在突然接到这么一份让她们去参加相亲的请柬,而且还是她们这些女官人人有份,孟青竹着实有些不知该作何反应。

何清仪现年十九岁,作为宗室女,又有三公主的经历在前,她的家人对她的亲事倒是比较淡定。

全家都很希望她能在仕途上取得一番成就,毕竟她家就她一个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出仕,其他同辈的兄弟姐妹不是靠宫里养着,就是在宫中产业里谋了个职务。

“听说这些请柬,可不是谁想要,就能有机会拿到的,这既代表着宫里对我们的认可,也代表着宫中对我们的关心,反正成不成的,全凭自愿,陛下与皇后娘娘都没有随意给人指婚的习惯。”

听到何清仪的话,孟青竹等人的都松了口气,有人忍不住确认道。

“真的不会指婚?”

何清仪十分肯定地回道,“真的,这是我祖父说的,现在不比先帝朝,大公大臣家子女的亲事,近半都是由先

帝给指亲,当今圣上登基继位后,各家想请陛下或娘娘赐婚,还得求恩旨,人选自备,双方都得自愿。”

余思媛下意识拱手道。

“还是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先帝不英明的态度昭然若揭,孟青竹从旁拽了下她,帮忙描补道。

“先帝也圣明,愿意帮忙指婚,倒是省了那些王公大臣为自家儿女亲事烦恼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除了那些希望能借上位者的权力,为自家小辈攀个好姻亲,或是指个好人选的人家外,大多数人家都不会希望自家孩子的亲事,被掌控在别人手中,即便那个‘别人’是皇上。

不过在场众人都是仕途是人,知道仅凭余思媛的话有内涵先帝,犯忌讳之嫌,幸有孟青竹反应快,才不至于留下什么把柄,都纷纷表示附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