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福江府的遇袭一事在朝堂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不少人自认抓住了机会,赶紧趁机对定海水师发起诘难。

认为这是执掌定海水师的忠实侯办事不力,才会给敌人可趁之机, 要治赵晋仁一个失职之罪。

既有人义愤填膺的主动请命要领兵剿灭寇盗, 也有人提出要推荐谁去接掌定海水师,率水师出海彻底清除沿海寇盗。

说得好像只要他们出马, 就能手到擒来一般。

且不论这些人领兵打仗的本事, 是否真如他们嘴上说得那么精湛, 水师本就是大安朝此前从未有过的兵种。

何殊当年不惜重金揽人才,还启用年少的赵晋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年下来,才逐渐成些气候。

而赵晋仁也是得益于自己的成长环境, 幼年出身在有过武将传承的勋贵家族, 接触过一些领兵打仗方面的教育。

去了外祖家后, 不仅接触到造船,还接触到许多出海方面的知识, 其中包括如何与遇到的海盗作战的经验等。

海上作战与陆地作战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安因在这方面欠缺,之前的那些年, 才会一直饱受寇盗的侵扰, 却拿对方无可奈何。

不仅民间商船因出海受到的威胁太大,不敢出海, 连出海捕捞的鱼船都不敢走太远,而且还要结伴出行。

即便如此, 也要经常承受遭遇海盗后, 船毁人亡的巨大损失。

直到有了定海水师, 时常在大安周边的海域巡航,或是在出海训练的同时,给那些渔船护航,才让沿海渔业处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这些人不知道其中的差别,一次海没出过,就敢张口打定海水师的主意,让何殊真不知道该笑他们无知,还是气他们贪婪。

已经初具气候的定海水师的确是块肥肉,可是何殊深知海域资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拥有一些不友善的邻居,会给大安带来的威胁。

所以她怎么可能就此满足,又怎么可能会将水师交给这些利欲熏心的人。

宫里接到赵晋仁通过秘密途径送回京的秘奏时,定海水师已经整装出发,福江府遇袭一事,让水师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这次要打定主意要打出定海水师的威名。

正宁帝早得到何殊的嘱咐,对朝堂上这种局面早有准备。

“朕已令忠实侯率水师出海剿寇,算是将功赎罪,尔等不必再议,此次福江遇袭事件明显是早有预谋、内外勾结,着大理寺派人前往福江彻查此事,身为大安人,却做出吃里扒外,勾结外贼祸害大安同胞,实在罪不容赦!”

听得出皇上的愤怒与坚定,有些人虽然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大理寺卿赶紧态度恭敬的出列领旨。

谁都知道福江遇袭一事让皇帝十分震怒,已有多位大臣,因各种原因触怒皇上而遭到严厉训斥,所以朝堂与门下省的气氛都变得有些凝重。

朝堂上的大臣们以为是皇上心情不好,他们才会被迁怒,门下省的却知道,这绝对是那位在有意敲打某些人。

左书意知道表哥比自己的脑子好使,所以他在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也是找表哥商量。

“表哥,大理寺在抽调前去福江寇盗袭击一案,据说是由少卿大人亲自带人前去,这是个很好的立功机会,我要不要也设法争取一下?”

想到上次的那个猜测,再联想到皇上这次特意点选大理寺负责此案的用意,何昌逸沉吟片刻后,才回道。

“这次就算了吧,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但你刚去不到一年,还算是个没什么经验的新人,还是不要表现得太过出风头得好。”

左书意闻言,有些不舍的答应下来。

“嗯,表哥顾虑得是,这次就算了。”

他的身手很好,在大理寺的一些同僚中,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又在武院接受过相对较为全面的系统培训,其中包括如何侦察、收集信息等技巧。

这些都是若无意外,应该可以帮他在一众同僚中脱颖而出的优势,所以左书意对自己若是报名争取,能否被选上的事,还是比较有信心

的。

何昌逸的心中其实也有些忐忑,不确定自己这么建议表弟,会不会耽误表弟的前程,毕竟他顾虑的根本不是什么新人不宜出头。

若是他猜错了?

次日与的沈卓一起出发去门下省上班时,何昌逸有些烦恼的跟对方提及这件事,想要听听对方的意见。

知道对方这是没拿他当外人,才会这般坦言自己心中的猜测与顾虑,沈卓也没有藏着掖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