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六回 十常侍酝酿新局 子弟帮宴请张…(1 / 2)

加入书签

曹节和张让等人在

曹节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自古为人臣者,以孝廉为先,这张梁虽有些本事,但我听说此人蔑视先祖,有违人伦。”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让便把张梁在荀氏墓中焚尸之事前前后后都跟灵帝说了。

曹节又说:“此人不但烧了荀氏尸身,还尽毁墓中珍贵典籍。他身边还常带一女子,非妻非妾,非亲非奴,行不避外,住则同宅,出入成双,不成体统。”

灵帝大惊,说道:“原来还有此等劣迹,只是那日是你们劝朕让此人来京师为官,如何不说此事?”

张让回禀道:“使张梁来京师,是防他在边关生乱,所以给个有名无实的官职。万不可让他进了宫城,威胁皇权。”

灵帝说道:“便是三公,也只是有名无实,封他个高官,本是无妨,然而此人行为不检,且刚到京师不过数日,又再升迁,只怕百官不满。”

曹节说道:“正是,不如等六经修订完了,按照功劳再加以封赏。”

灵帝觉得有道理,便让太监传话给陈球、杨赐等人,说是张梁之前品行有所不妥,待《六经》修订完毕后,再行封赏之事。

退了内朝,十常侍几人又聚在一起商量。

曹节说道:“而今这张梁成了祸端,尔等有什么计策能马上除了此人?”

十常侍之一的郭胜谏道:“《六经》之修订,无论好坏,都是群体之劳,还需让张梁单独去做一事,若是办砸了,正好定罪。”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曹节说道:“郭常侍有什么计策?”

“不如以举孝廉之名,让张梁去修张奂之墓,又兼顾修整桓灵二帝之陵,封他个将作大匠(注:主管工程建设的朝廷官员,其主要职能之一是具体负责营建帝陵),到时候克扣劳力物资,让他无法按期完工,治他个不忠不孝之罪。”

曹节等人听了大喜道:“郭常侍妙计,待到他修完《六经》,不论好坏,都叫他去当个大匠。”

可怜这张梁,刚翻过了一座山,又遇到了一条河,这些妖魔鬼怪,又把下一难算计好了。

却说张梁在洛阳声名鹊起之后,离了尚书台,去了司徒府,专心投入到《六经》的修订工作中。

张梁身边的同僚,都是马日磾、卢植、蔡邕这些大儒,张梁每日耳濡目染,也深感自己才识匮乏,毕竟不能每次依靠作弊这种手段滥竽充数。

张梁和小麦商量,一起学习六经,让小麦监督自己,每日考量复习所学内容。

小麦虽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是要有方法窍门,小麦便教会张梁如何快速记忆文字。

张梁用了小麦的“速记法”,果然效率提高了许多。

各方努力下,张梁也算是学有所得,上面交代的工作都能应付自如了。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而洛阳城中低级别的文武官员,听说了张梁在大朝会上的“演出”,以及石门关的战绩,也都纷纷过来请教兵法韬略。

请教的人中,有三个人不得不引起张梁的注意。

一个叫做袁绍,一个叫做袁术,二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弟,父亲便是当今司空袁逢。二人都被举为孝廉,在洛阳为官。

另一个便是曹操曹孟德,现今正在洛阳为北部尉。

张梁见二袁还好,听说曹操也来求见自己,顿时感到紧张不已。

小麦劝道:“而今你脱了道袍,穿了官服,又过了数年,曹操应该已经认不出你。即使认出,以你今日之地位,他也不敢造次。”

张梁觉得小麦说的有道理,自己都已经快忘记曹操的样子,曹操怎还会记住自己。

再说这曹操自从当年离开了青州,深受刺激,原本放荡不羁,不修品行的少年,这些年却遍访名士求学,在洛阳学习时又结识袁氏兄弟,形成了以袁绍为首的洛阳“子弟帮”。

子弟帮在洛阳名声在外,虽然都是些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官职也不高,但是背景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也无人敢在洛阳招惹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