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8章 重启议和(1 / 2)

加入书签

“奴才刚林、希福、范文程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下的三人身为内三院首席大臣,来头自然都不小,其中范文程作为汉臣倒也无需多言,而刚林和希福二人同样有很深的背景。

其中刚林是瓜尔佳氏,世居苏完,原本隶正蓝旗,属郡王阿达礼,只不过此人善于读书,后来参加了天聪八年的应试,中式举人,也就进入了文馆,也进入了皇太极的视野当

中,成为了国史院大学士。

至于希福的来头则更大,他原本是四大家族赫舍里氏的人,该家族的主要成员硕色、希福、索尼等都是精通满、汉、蒙文的博学之士,于是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被赐“巴克什”的称号。

所谓的“巴克什”,在满语其实是指博士的谐音,意思就是指有知识的文人。

因此,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赫舍里氏在清廷内部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世家,而希福本人才能也相当不错,精通满、汉、蒙古文字,经常奉皇太极的命令出使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堪称是一个两面善舞的角色。

皇太极微微抬起头,他望着面前跪下的三人时,眼神中的失落便再也消失不见,重新变成了那个精明强干的帝王。

“你们先起来吧。”

“,奴才领旨。”

等三人站起来以后,皇太极才慢悠悠地说道:“对这一次阿巴泰南下作战失利一事,你们认为该怎么处理?”

该怎么处理?

三人虽然没有互相对视,可是在场的都是老狐狸,也陪伴了皇太极许久,自然下意识开始揣摩起了皇帝的心思。

首先,皇帝已经为这一场南下之战定了性,那就是失利,虽不是胜利,可也不是大败,这说明了一点,皇帝固然要追究阿巴泰率军不利的责任,可是也没有将阿巴泰往死里整的想法,否则口吻不会这么轻飘飘。

按照常理来说,这件事似乎就应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到头来谁也不得罪才是。

但是,对于皇太极的想法,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猜得透呢?即便三人与皇帝朝夕相处,可是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够揣摩皇太极的用意,若是这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恐怕就会大事不妙。

要知道,领导对下属最在意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所谓的忠诚,而是能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真实想法——如果不能真正揣摩出皇帝的想法,这将说明了很危险的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已经不再跟皇帝同一个心思了。

一时间,三人都未曾抢着先开口,反而都陷入了沉思当中。

皇太极脸上虽然没有丝毫的表情,可是他拿着手中的杯盏时,指节却捏的微微发白,说明他内心里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

的确,对于这一次阿巴泰的损兵折将,皇太极心中万分恼怒。

要知道,当初为了能够将这个南征主帅的位置给到阿巴泰,皇太极在私底下做的事情还真不少,毕竟他这个皇帝虽然已经大权独揽,可是也不得不顾忌八旗内部的一些想法,而很多八旗贵胄可是相当反对阿巴泰这个莽夫去当统帅,认为此人莽撞无谋,真要出事情了他根本压不住大军。M..

很不幸的是,这个预言正在逐步应验,可以想到的是,将来在八旗议政上面,这件事也将会被再一次拿出来,而这也将会严重打击皇太极的威信。

除了对阿巴泰的深深恼怒以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明朝皇太子林敬的异军突起,已经让皇太极内心颇为忧虑。

实际上,自从松锦之战结束后,皇太极内心还萌生过提前入关的想法,他认为明军九边精锐一战被灭,眼下的大明就像是一个熟透的果子,只需要等待着他去摘取即可。

只是出于皇太极内心的谨慎,再加上范文程的劝阻,使得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可是这也能说明他对如今大明的军事能力已经完全不看好,更不认为明军当中有能够匹敌的存在——而眼下,皇太子林敬和他麾下的抗虏军,正在逐渐成为清廷的重大威胁。

因此,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皇太极才会更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

良久之后,刚林终于还是先开了口,他细斟慢酌地说道:“皇上,奴才以为阿巴泰此次南征失利,却有不可推卸之责,不过阿巴泰大军尚且在外,若是一味施加惩处,只怕反而会引起军心混乱。”

听完刚林的话以后,皇太极却是不置可否,而是望向了范文程和希福二人。

见希福打定主意不开口后,范文程便沉声道:“皇上,奴才以为,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却不是惩处阿巴泰,而是速速率军出关接应阿巴泰北返!否则只怕大军还会蒙受损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