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五章 军屯(2 / 2)

加入书签

所以这姓杜的,八成是来探口风的。

而事实上,傅津川也算是猜了八九不离十。

但事情也比他想的要复杂的多。

蜀中四大望族,并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是单独一个家族,也做不到内外一致。

杜宅在成都城南,说是杜宅,但成都人称其为“杜家坊”。

因为这杜宅是有近百个庭院相连组成,聚族而居,足有一坊之地。

杜家在蜀中传承数百年,一直都是名门望族,又在几次蜀中成都易主之时都平安的渡劫,虽然损失些财货田产,但只要等到太平年月,这些东西很快就会重新回到他们的手里。所以家门不衰。

杜家坊最为核心的地方,也就是真正的杜宅,其实并不算大,只是一处三进的院子。

门户也并不宽大,门上匾额挂着杜宅两个字,就说是某位盘踞蜀中的前朝皇帝御笔。

这里是杜家的祖宅,如今是杜家祠堂,也是族中议事之所。

作为族长的杜基已经年近七十,但仍旧身体康健,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精神矍铄。

带着十几个族人给祖宗上了香,然后转过身看着众人道:“年关将至,各处的账目都盘完了吗?”

下手站着一个中年人应达道:“回伯父,田庄的进项已经盘过了,收成不错,比去年还多了一成半。只有几个在普州的庄子被乱匪劫掠了。”

杜基听后点了点头道,“兵荒马乱的,这也没办法,不过这些田庄的佃户都是世代给杜家耕田种地的,今年既然收成不错就要给这些佃户粮食应急,另外各处的存粮没问题把?”

这中年人是杜基的侄子,名叫杜恒,四十出头的年纪,在杜家负责打理田产和各处庄园以及城中的粮铺。

杜恒道:“伯父请放心,这各处的存粮都是咱们杜家的命脉,我这几日各处都看过了,存粮都没什么问题。”

不管是豪门的大族,还是小户人家,粮食都是重中之重。

毕竟没饭吃,那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甚至有时候钱没有粮食重要。这等大户尤其明白这样的道理,若是干上个不好的年景,有个水涝蝗灾的,这粮食就是保命,也是发家的。

随后杜基又逐个问了问矿山和盐井等处的事情,最后看着众人道:“眼看着就过年了,蜀中今年不太平,你们也都注意些,出门都不要太招摇。现在的剑南道节度使武安侯,是上京勋贵,跟咱们也一向没什么往来,有些事注意些,不要犯在人家的手里,跟蜀王殿下不一样,这位侯爷可是真敢杀人的...”

从祠堂出来之后,杜恒身后跟着长子杜煦,一路回到家中。

进了家中,杜恒刚进了内堂坐下之后就问道:“那件事有眉目了吗?”

杜煦听到父亲问话之后愣了一下,然后立马就知道阿耶说的是什么了。

“回阿耶的话,世子那边还没什么消息,想来也是武安侯刚回成都这才第三天,陵州和普州还打着仗的,就算给世子面子愿意见我,想来也不会那么快。我估摸着年后能见到武安侯就算不错了。”

杜恒听完之后点了点头,然后道:“族里面有不少人对我管着田产这一块颇有微词,不过是因为你伯祖的威望在,在者我这边打理的也算周到...不过你伯祖年岁毕竟大了,日后等你三伯管家的时候,我这估计就要靠边站了,族中的盐铁事物,我又从来都没碰过,只能在田产上做些打算,这五千亩军屯算是咱们出钱,蜀王世子出面子,一起吃下了应该万无一失...”

“谁知道这档口蜀中乱了,朝廷又派了这武安侯,还设了节度使,他若是想要查看军屯的田亩数目,这事绝对瞒不住,现在只能想办法把武安侯这门路走通了,才能平安无事...”

杜煦听后道:“阿耶,武安侯出身名门,些许浮财,他未必能看上吧?这事我总觉得没那么容易了结,毕竟这可是数千亩军屯。”

“尽力即可,这也是做给世子看的,最后就算出了事,也还有他那边兜底...这天塌了,自然是高个子顶着。”

一世骁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