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八章且喜且忧之(2 / 2)

加入书签

傅津川看着苏锻请战缺摇了摇头道:“我知道苏将军用兵老道,勇勐过人,可这一战你却不能去。青唐大军这一部援军,最少也要数万人,而通轨城小,容纳不了多少人,这一部最多只能待步骑数千人。”

苏锻道:“末将明白,此战在松州这里要面对十万青唐大军,本就兵力处在劣势,不能给我太多人,我就只带一都步军,两团骑军,步骑三千人足以。”

傅津川道:“不,神策军大部还要留在松州,所以苏将军你还是要留下来。”

苏锻一听也是明白过来傅津川的担忧,毕竟神策军一万余人,最熟悉军中上下的肯定是苏锻自己,想要发挥神策军最大的战力,苏锻就只能留下。

想明白的苏锻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可令都虞侯李壑率本部步军以及两团骑军,驻守通轨城。”

傅津川听到苏锻举荐麾下大将都虞侯李壑,只是思虑了一瞬间就应下来。李壑,神策军第一都虞侯,出身陇西李氏,不过家业败落,早年边镇出身,从小卒子一路做到都虞侯,那也是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悍将。

“好,就如苏将军所言。让李壑速去准备,明日就出发。”

“诺。”

议定之后,苏锻、史万年、雷勃三个军使立即告辞而去。

傅津川问道一旁的张杲:“张参军,许判官可有消息?”

张杲道:“尚未有有消息。不过即便东蛮不发兵,想必许判官和赵将军也应该无碍。”

许应龙和蜀王长子赵元棋去东蛮宣令,已经有十日之久,现在还没什么消息传来。

傅津川对于东蛮的发兵不发兵这种事情,并不报以太多期待,但料敌从宽,对于战场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都要做些准备。

此时,十余里外的青唐大军营中,拓跋赤德的大佛庐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和一个身高九尺的虬髯大汉坐在大君的右边的下手位置,却正是红莲军的使者庞知古与方蛟。

而对面的则是论赞破与拓跋阿吴。

拓跋戈是唯一列席了这场见面的王子,站在大君的身后。

“两位远道而来,却不知道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拓跋赤德笑着对方庞两人说道。

实际上作为红莲军的使者,方蛟和庞知古昨日就来了,但拓跋赤德却没有立即召见两人,而是找来论赞破与拓跋阿吴一番商量,并让二儿子拓跋戈出面招待两人。

今天召见两人,自然是要说些正事的。

庞知古闻言道:“此刻,我红莲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分别进攻梓州、简州和陵州,不知道这对于大君而言算不算好消息呢?”

拓跋赤德笑道:“这的确算是好消息,但还不够。你们什么时候打到成都,逼得傅津川只能率军回撤,对我而言才算是真正的好消息。”

“哈哈哈,大君,你我两方可是约定过,成都谁打下就是谁的,现在看来您对成都已经不敢兴趣了啊?”

庞知古笑着看着拓跋赤德,语气之中还带些调侃。

拓跋赤德道:“这是自然,我们早就做了约定,谁打下的州县,就是谁的,只是现在我大军要面对武安侯傅津川的晋军主力,你们却可以在后面攻城略地,这对我们青唐来说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庞知古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大君所言极是。那不妨就等我们打下剑南道之后,再给青唐两州之地作为补偿如何?”

拓跋赤德没开口,一旁的拓跋阿吴道:“却不知是哪两州?”

庞知古摇摇头道:“此事却要等我们两军拿下剑南道之后再说,到时候可以根据双方实际所据有的州县来分割,不知道大君和王爷意下如何?”

拓跋阿吴看了一样拓跋赤德,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拓跋赤德在思虑片刻以后则开口道。

“庞先生说的有理,那此时就等我们两军拿下剑南道之后再行商议。”

庞知古闻言,向着拓跋赤德一点头,然后继续道:“却不知道大君准备何时对武安侯的大军发起进攻。”

拓跋赤德道:“等到我们后援赶到之后,就会出兵。”

庞知古没在继续追问青唐的援军具体会什么时候道,只是提出了另一件事。

“青唐的援军,如果走的时候当州一线,那在下以为...大君可能一个月内都等不到援军了。”

拓跋赤德有些惊讶,庞知古怎么会知道援军走的时候当州一线?

而这时候老军神论赞破则皱着眉问道:“庞先生何以得知?”

庞知古道:“走当州一线虽然要路过蛮部地盘,但所用时间最短,青唐大军十数万,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个无底洞,援军能早一日赶到,青唐就能多一分胜算...”

论赞破道:“如此说来,晋军一定会派人扼守当州的通轨城?”

从黎州一路赶到松州战场,通轨城是必经之地,虽然作为晋军的早些年修筑的要塞,但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废弃了,此时已经没有晋军驻守。

“然也。”

论赞破听后默然不语。

只是看了一眼大君拓跋赤德,见到对方脸上极其细微得神态变化,以及小拇指微微翘动,他就知道这一切被眼前这位红莲军师说中了。

论赞破知道青谊节鬼章会率军前来支援,并且会有两万南诏大军一同。

但他早就劝过拓跋赤德,要令青谊节规章的援军走青唐境内,虽然会多耗费几日功夫,但这一路不会碰到晋军扼守沿途阻拦之事。

现在很明显,大君绝对是没有听从他的规劝,让鬼章所部援军走的是用时最短,也是道路最不好走的当州一线。

那条路虽然近,但对方只要把守住当道的通轨城,就能把青唐的援军拒之门外。

晋军主帅,那个用兵越发稳健的武安侯傅津川,会放过这样明显的疏漏吗?

就算他本人没想到,他身边也有诸多的智谋之士以及沙场宿将,这些人都会给他查缺补漏。

大君不是真的以为清溪关那个障眼法能瞒住晋国人吧...

庞知古也是惯会察言观色之人,短短与论赞破的几句对话,他基本就把事情的首尾猜了个大概。

心里也是长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该忧还是该喜。

青唐人若能轻易击败傅津川的大军,对于红莲军来说绝不算上是好事。

因为红莲军在朝廷大军面前尚且需要东躲西藏,若是能把朝廷大军轻易击败,那青唐军的实力又该多可怕?

这样的盟友进了蜀中,先前的约定还管用?

现在看来,青唐人即便能胜,最后也肯定是惨胜,不会有太多余粮和余力支持他们进军西川腹地。

这对于红莲军来说,这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现在看来,就从双方做决断的人来看,这位大君的军略比起武安侯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他很忧虑,青唐大军虽然看着威武雄壮,可别再像疏勒城下,被打的全军覆没狼狈而逃,到时候红莲军要面对的可就是朝廷的得胜之师。

这无疑是最坏的情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