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七章六年(2 / 2)

加入书签

傅三郎这边摇了摇头:「辅国公外公家的二郎、五郎、七郎,信国公府上表弟汤大郎,这么多亲戚都带着了,我还差一个叶昭信了?」

兕子一听也直接愣了一下,「你去扬州的时候也没这么多亲戚要跟着,这是怎么了?」

傅三郎道:「还能是怎么了,军功啊。这次前狼后虎,肯定要打几仗,我打仗还没输过,无论是外公还是汤公,还有舅舅,都是想着让儿孙跟着我镀层金,日后也要安排他们进入军中接班。就算没什么功劳能分润,也算是历练一趟,像杨家那几个,外公被他们闹得也是整日心烦意乱...管他哪,既然进了我手下的,那就得听我的号令,赵福柏还是雍王长孙,不是一样的给我守规矩听号令?」

兕子道:「要是他们几个不听怎么办?」

「军棍会让他们懂事的。」

兕子闻言笑了笑,她知道,这句绝对不是空话。傅津川这种连自己都豁得出去人,几个表兄弟算什么。

随后叹了口气问道。

「明日就走了?」

傅津川一颔首道:「嗯,军情紧急。早去早回嘛。」

宣嘉二十年五月十五,比起上次跟随阿耶一起前往河西戍边,已经过去差不多六年了。傅津川再次西奔关中而去。

六年后,当年只有十六岁的「忠义三郎」如今已经是大晋朝廷的武安侯,镇军大将军,剑南节度使。

几乎是本朝武将所能拥有的最高职务了。

也就只有行军元帅一职,在位份上比起节度使高一点,但从实权上了来说,节度使权责更重。并且是常设,而行军元帅都是临时任命。

这次西行的队伍有多达十几人的勋贵子弟,都是傅家的亲朋故旧,都被充作傅津川的扈从骑着高头大马,各个还都都带着一些堪称练家子的家将护持。

原本扬州大都督府的幕僚们,自然是要跟着一起上任的,傅津川给他们去了信,直接让众人赶往关中汇合。

….

此外,靖南军使雷勃迁任归正军使,统率这支多达三万六千人的大军前往蜀中跟傅津川汇合。

扬州大都督出缺,由都督同知陆勋暂行都督事。

傅津川在扬州的都督府的牙兵队伍,也被充入了缺兵少将的靖南军之中。而这只由傅津川亲自组建的淮南精兵,也被升格成大元帅府直属的第九军。

至于大元帅行辕,在红莲军入蜀之后,也由邓州迁往关中西京。

傅津川没有骑马,而是坐在宽大的马车上,车上还有节府长史刘仙客,以及黄振弓。

黄老爷子说从来没去过蜀中,要去尝尝剑南道的剑南烧春是什么味道。

「上次西行,见三郎你纵马奔驰,率扈从追逐射猎,骁勇过人,我还与傅公说,三郎你是小儿辈匹夫之勇,如今也是为镇一方的将帅了,真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刘仙客是傅津川的半个老师,自幼教过他不少东西。叫他一声三郎,也是完全够格的。

傅津川闻言之后笑了笑,「刘先生之意我明白了,多谢先生。」

刘仙客是在劝谏他,一个勋贵子弟自然可以逞匹夫之勇。

但建节为帅,统领十万大军,自然要持重而行。

见到傅津川如此说话,刘仙客也笑了笑。作为西席谋主,对老东家和少东家,以及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该说什么话,这都有讲究的。

这种场合,就得显得亲近些,若是在

白虎节堂之上,定然也是要尊也声「大帅」。

至于一旁的老卒黄振弓,闭着眼看似昏昏欲睡,好像什么都没听到。

只是放在一旁的宝刀,依旧很快。

一世骁雄.

高粱河车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