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四章分身乏术(1 / 2)

加入书签

寿州大捷的消息让扬州城的权贵们很是松了口气,局势已经渐渐明朗,淝水边这一战几乎是把吴逆叛军打残了。

而接下来的战事,以及战后的安排,都需要元帅府会同淮南经略使以及扬州都督府处理善后。

扬州刺史府中,赵元檀亲自主持议事。

参会者有以宰相兼任元帅府长史的裴休明,淮南经略使刘景明,太子宾客参元帅府军事傅淮川,太子左右庶子吴药师、李衍,太子中允林长沅,扬州都督府长史崔方翼,都督府判官许应龙、崔奉壹、崔恕己,参都督府军事王闾丘、谢安持,扬州都督同知陆勋,广锐军使吕虔勖,东宫卫率郭崇勋、冯光晦等武将,而所有武将之中地位最高的就属以及太子的亲舅,原安州都督郭侃。

这位国舅爷的安州都督,已经被去职了,转而授予了武康侯程锦堂。

毕竟目前程锦堂在剿灭乱匪作战中,就是以安州光州等地为后方。

而郭侃转而被任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也是个象征性的头衔。毕竟元帅府也不用行军。

“寿州一战之后,叛军十万大军,只剩下五万余,随后沿着淝水,一路退却,借着水师掩护退往庐州和巢湖一带,傅侯与齐王正率军尾随在后,目前没有新战报传来,但叛军北上已经是彻底无望了,想来旬日之内,庐州城就可光复。不过庐州刺史和司马都殉节而死,又横遭兵祸,百姓流离失所,要选干练之臣为刺史,抚慰庐州百姓...”

“此外,傅侯还上表问询,上万降卒该如何处置...”

赵元檀说罢之后,将战报放下,看着众人。

“不如照例,发配。”

“发配不妥,江淮大战之后百废待兴,缺少青壮,不如留用之。”

“可这些都是叛军,如何留用?”

几个文官围绕这事还争执了几句,很少开口的傅淮川突然开口道:“不如拣选降卒,老弱者可为军屯,庐州丁户十不存一,眼看着春耕了,必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青壮者可去荆楚军前听用,准其戴罪立功,将功折罪。”

裴休明听后却道:“此事却没有先例...”

赵元檀却道:“事急从权。傅参军之议,孤觉得甚好,就如此办吧。下令给傅侯,精选青壮成军,老弱可为军屯。”

其实裴休明想说的是,这些耕地原来都是民田,都要交田赋的。但若是把这些无主民田充作军屯,那就是成了扬州都督府辖下的。

至于那一万降卒,反而是细枝末节。

“此外,傅侯还提议再于淮南征召两军,日后用以江南平乱,以及平乱之后镇守,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臣以为可。”

“臣附议。”

傅津川的这个提议倒是没什么人反对。

毕竟现在整个淮南道原本该有五军,安州都督府节制两军,扬州都督府节制三军。

但目前是安州都督府麾下的两军在江南被打残了,余众不足万人,扬州都督节制的三军也有很大的损失,在征召两军,参与后续戡乱,并且主要目的是要等着平乱之后,留镇江南。

江南目前尚未全部光复,就算是光复了以后,也需要驻守重兵以防再度生乱。

让淮南籍兵士,驻守江南,则可以最大程度的斩断江南世族对于军中的影响,也不用这些淮南籍士卒会被裹挟生乱,因为他们的家小可都在江北。

同时也不会因为思乡而闹事生乱,因为就在一江之隔。

其实作为淮南经略使的刘景明是有些担心募兵太多,会导致淮南诸州的缺少丁壮从而导致天赋减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