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九章胜生败死(2 / 2)

加入书签

因为城外许多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扎营立足。

而这样的情况下,大军如何立营就很考验主帅的能力了。

这需要考虑书双方的兵力对比,如何利用好地形带来的优势以及如何规避地形带来的劣势,如何立足于地形条件实现己方的战略目的。

负责这些的,是都督刘台卿,他也是这次北上战略的首倡者。

“刘都督不愧是淮南人,对此地了然于胸,如此立营之法,我是万万不及。”

薛巨鳞在看过各处营寨布置之后,对于刘台卿的布置是赞不绝口。

刘台卿是淮南人出身,出身彭城刘氏,也算是大族,自幼读书习武,自然是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

但虽有才华,却一直在不得志。

还是在东京留守司为官的时候,结识了吴王赵德玉,算是遇到了伯乐。

刘台卿听到薛巨鳞的称赞之后连连摆手,“大都督谬赞了,不过是对于此地熟悉一些而已。我年少时曾游历过这一带,因此对于庐州也算是有些了解。”

刘台卿的这个话绝对算是谦虚了,他年少时候曾经四处游山玩水,对于江淮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都有一些了解,对一些兵家重地更是烂熟于心。

李子春看了看不远处的庐州城却叹息了一句:“这座庐州不好打啊。”

刘台卿闻言却笑道:“李都督是想说,南齐武帝先后六次围攻庐州不克之故事吧?”

李子春点点头。

“李都督所想不无道理,然则,南齐武帝固然英雄,却是不会用兵,假使他遣一大将攻之,说不定早就拔城了。”

刘台卿的这话像是半句玩笑话,但李子春一听,好像却是有那么一丝道理。

南齐武帝虽然凭借大齐宗室的身份,开创两百余年南北纷争的局面,建立南朝的根基。

为人宽厚弘毅,有百折不挠之志,但用兵一道,确实是败多胜少。

很多人都说若是南齐武帝有齐高祖的用兵之神,说不定就能光复大齐的基业,立不世之功。而不是割据江南,使帝室偏安。

薛巨鳞和汪汀山听到此言也是会心一笑,这些前朝故事,永远都是后来者的谈资。

随后刘台卿正色道:“我等不似南齐武帝,攻不下庐州,只能望着这座坚城兴叹,然后退回江南。我等只有一条生路,就是先拿下庐州,在北上攻下寿州,然后一路打到上京。除此之外,就算能苟且偷生,也只有隐姓埋名,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此后不可见天日...”

“我们可有没有江南可以回了,不能退,只有拿不下庐州这一个选择。”

“所以我们,一定能拿下。”

刘台卿的话斩钉截铁,毅然决然。

几人闻言也是豪气顿生,薛巨鳞道:“正如刘都督所言,我等没有退路!明日开始全力攻城!”

他们这些人,没有南朝北伐一统中原的豪迈之气和远大抱负。

但他们面对的情况是,要么胜,要么死。

概然之间,颇有饮马河洛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