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3章 遭同行抵制且看萌芽骚操作(1 / 2)

加入书签

“董事长,报告已经出炉了。”

面对大老板问询,吕凯也是有备而来,“目前华夏的商业航天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国内相关企业甚至不足一百家。”

几乎就是小打小闹,大头还得是国家队。

“这些商业航天相关的企业,分布于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中游的卫星发射及测控,以及下游的卫星运营及应用。”

而且基本都是做配套服务,很少有那种能够扛大梁的。

“相关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大多还处在技术研发阶段,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也没有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更遑论说是盈利。”

盈利难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商业航天产业的特点又是高投入、长周期,从长远看,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行业。但至少目前,并不是下场的最佳时机。”

“我不这么认为。”

看完报告,张硕的信心反倒是增强了,笑着说道:“正因为华夏商业航天还处在初期,又是长周期的项目,当然是越早下场就越有利。”

技术研发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可问题是,目前国内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商业航天公司几乎就没有,有一些甚至就是骗子公司,萌芽想要进入商业航天赛道,怕是很难找到切入点。”

吕凯还是持悲观态度。

这跟萌芽之前做智能手机、电动汽车以及半导体,都是不一样的。

萌芽旗下,智能手机的专利技术主要来自诺基亚,电动汽车、半导体则是靠着并购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或者公司。

都是有着坚实基础的,只需要站在地基上继续研发就行。

可商业航天领域跟手机、汽车、半导体产业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华夏虽然也有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也有很牛哔的研究机构,但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这中间还存在技术转化的壁垒。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不搞了?”张硕不置可否。

“没有!”

吕凯就是一激灵,“我的想法是,可以搞,但一开始的步子迈小一点,先注册成立一家商业航天公司,前期以研发为主,先摸清楚里面的门道。”

第三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总归只是雾里看花。

“等到深入这个行业之后,搞清楚里面的运行规律,再考虑说,哪些方向是可以做的,哪些又是有希望做成的,哪些领域是绝对不能碰的。”

“最好是跟官方相关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再考虑说,加大投入。”

吕凯的计划无疑更加的务实。

但架不住张硕是个开挂的,笑着说道:“我同意说,前期的步子可以迈小一点,但至于说商业航天的未来愿景,我现在就可以给出。”

“汀!!!”

无论是吕凯,还是顾铭章等高管,一下就挺直腰板,拿起本子准备记录。

知道大老板又要放大招了。

“首先第一点,新公司的名字就叫星云科技。”张硕说。

吕凯等高管自无异议。

在取名这一块,大老板向来都是很有“天赋”的。

“星云科技的主要愿景,就是在低蓝星轨道,发射足够数量的自主可控的高分辨率遥感应用卫星以及通信卫星,组建星座网络,形成覆盖全球的高时间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实现12小时全球覆盖,并对重点区域实现30分钟重访。”

张硕对标的,自然就是原时空的星链计划,但又要优于星链计划。

太空探索公司是在15年提出的星链计划,18年发射试验卫星,19年成功发射首批六十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

也就意味着说。

星云科技还有追赶的机会,至少不让太空探索公司专美于前。

到了20年之后,在全球范围之内,不仅是太空探索公司,其他诸如亚麻孙、叁星、播音等海外巨头,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星座计划。

商业航天在全球范围内,都将迎来一波资本热潮。

越早下场,越有机会。

“想要实现这个愿景,除了对卫星本身的研发,还要配合商业火箭的研发,以可靠、快速响应、低成本、小型化等特性为发展定位商业火箭,后续还包括对商业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等等。”

商业航天跟非商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可以说,萌芽想要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在眼下行业还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之下,从发射基地到火箭再到卫星,全都得自个儿来。

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如果是这样,那投资可就是个无底洞。”吕凯还是有些发怵。

“就像你刚才说的,先把公司框架搭设起来,聘请一些技术大拿,先进行前期的技术论证。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未必就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事实也是如此。

航天领域其实是出了名的低成本、高产出,原时空,华夏21年全年的航天预算也就在一千亿上下,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恐怖。

跟芯片产业的吸金程度,那更是没法比。

张硕准备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本质上也是想要以星云科技为平台,将萌芽赚到的利润,合情合理地向想航天研发领域倾斜一部分。

有时候,撒币也是个技术活。

“明白了。”

见大老板态度坚决,吕凯也就不再反对,这毕竟会是一项长期投入,未来到底会走到哪一步,现在谁也无法预测。

而以萌芽如今的规模,拿出十几个亿在商业航天领域试水。

也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失败的风险。

而一旦取得成功,那萌芽真就有望借此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高风险,高回报。

看上去有点赌徒心理,但有大老板的高瞻远瞩,吕凯一下就信心十足。

这就是张硕的魅力了。

“还有一点,星云科技的技术负责人,最好是从漂亮国挖人,找那种在漂亮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华夏顶尖学者,高薪挖回来。”张硕特意嘱咐。

他可不敢去挖华夏队的墙脚。

星云科技存在的另外一重意义,就是用高薪吸引那些“流落”在海外的华夏理工科学者,重新回到华夏工作,而不是给敌人添砖加瓦。

沃土研究院、麦粒集团、稻穗集团、芒果集团等,都在扮演类似角色。

“明白!”

吕凯自然也是深谙其中的利害关系。

………

谈完商业航天的事情,副总裁鹿琦提起一件事。

“董事长,最近因着个人信息搜集以及数据安全方面的舆情持续发酵,据青禾科技方面反馈,已经有一些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开始停止使用办公软件飛讯,以示抗议。私底下甚至还有公司在倡议,说要抵制青云数据提供的云服务。”

这就是萌芽破坏行业潜规则,跟全行业为敌的后果了。

一些个遭到调查的互联网公司,并不会反思是自身没有做好,而只会认为,是萌芽的自爆行径,断了他们的财路。

就像大爷说的,萌芽就是行业的叛徒。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萌芽旗下的产品遭到同行抵制,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飛讯跟青云数据。

就这,都还是因为萌芽旗下的薇信、麦粒手机等产品太过于强势,很多互联网同行即便是想要抵制萌芽,也是心存忌惮,生怕遭到萌芽报复。

前番阿狸被薇信切断外部链接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呢。

“赵晓虎是怎么处理的?”

张硕没有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

“赵晓虎的意思是是采取冷处理,本身飛讯也不谋求盈利,那些公司不用,那只是他们的损失,对青禾科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这倒也是大实话。

“可以。”

张硕点头认可,一些跳梁小丑,还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真正可能受到影响的,还是青云数据的云服务。”鹿琦提醒。

这才是最要命的。

之前得益于萌芽大手笔的投入以及萌芽在行业的巨大影响力,青云数据已经超过阿狸云,成为华夏最大的云服务供应商。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遭到抵制,那可真就太糟糕了。

要知道,云服务仍还处在方兴未艾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青云数据也不能保证说,就一定不会被后来者超过去。

关键未来还要跟亚麻孙、薇软等巨头,在海外市场打擂台。

“你们怎么看?”

张硕拿目光看向一众高管,还是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吧,没必要太过在意这些个阴谋论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青云数据提供的云服务够好、够实惠,就动摇不了青云数据的根基。”

吕凯第一个发言。

“同意!”

包括提出该问题的鹿琦在内,众多高管也都是点头赞同。

很显然,虽然萌芽如今身处舆论漩涡,甚至还有被同行“群起攻之”的风险,但萌芽的高管团队,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

而这自信的底气,就来自于萌芽做产品的初衷。

“那既然大家达成一致,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就一点,萌芽自爆行业漏洞,行得正,坐得直,不怕同行指指点点,也不惧这些流言蜚语。”

张硕就很欣慰。

“面对反扑,咱们不仅不能退缩,还要旗帜鲜明地战斗到底。”

“我建议啊,青云数据也要发一个公开声明,对外喊话,凡是使用青云服务的,我们都将保证其数据安全以及本土化存储。”

“青云数据,也将自觉接受官方监督,确保本土数据的安全。”

这样的喊话。

现在看自然是很另类,七八年之后,却会成为云服务的卖点之一。

那何不将它提前呢?

萌芽既然是肩负使命的,就有义务去重塑华夏互联网的生态,不仅是要跟三巨头保持竞争,还要在竞争的同时净化互联网生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