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9. 后来我谁身(二)(2 / 2)

加入书签

裴夕禾心头道了一声确实。

如此的传闻她在天虚神州亦有听闻,世人皆道仙者应当目下无尘,超脱凡俗,高居云端。

可实则不然,以她而言,已登天仙境,可却依旧明晓内心从未如秋水镜湖平静,欲往大逍遥,欲登临绝顶,一直都为其执念,其所求。

可裴夕禾却并不被其掌控,而是握在掌心,均衡两向。

众位仙者亦如此,故而或野心勃勃,或淡然无波,或阴险狡诈,或光明磊落。生灵百态,亦从未脱离仙者。

可只需知行合一,固守本心,便不担忧道心崩殂,万载修为一朝丧。

逢春上仙仍旧在出言,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诸位学士。

“大道无情,太上独行,可实则生灵欲望如沟壑,难以平填,你我皆需心知。无情非绝情,亦含有情之面,诸位学士需得掌欲望,握执念,如此才能仙道畅通。”

“但为师仍需提醒一句,德者近道。”

故而知行合一,明守一心,也不可困于嫉妒,埋怨,不甘,愤恨等负面心绪,那为入邪堕祟之途,实乃行差踏错,落入深渊。

此番言毕,已过四五个时辰,裴夕禾便随着殿堂中各位学子一同拱手道谢。

“谢逢春学官教诲。”

逢春颔首,面色复柔,抬起指尖,有法力运转,凝作光影符文悬浮在眼前。

“如此,我们再来论及‘轮回’一说。”

诸位学子只见其身前光芒凝聚出了一尊稚童人像来。

“诸位想必也已知晓何为轮回。天道运转,六道轮回为常态,魂魄诞生,凡人生死衰败,便入轮回中去,乃是自然的牵引。”

“但当踏入修行,甚至只是最低境界的练气,便已魂魄得灵气转化,不再受自然牵引轮回。而后境界更高,诸如在座各位,魂魄已强,可凭借自身之力落入轮回中去,再世为人。”

此等秘辛裴夕禾早已了然于心,毕竟她便是切身体会者。

魂魄中觉醒的混元气和《亘一经》,与之同时出现的那些记忆碎片,无不在昭示着在裴夕禾之前,她或许还有前世,或者前前世,谁又知晓呢?

她并不在意,因为她只是裴夕禾。

高台端坐的逢春上仙侃侃而谈,具体剖析着她所知晓的轮回之秘。

“实则修者并不知晓,轮回究竟是如何,而历经轮回的魂魄,纵使是再重新经历一番原先的成长历程,所长成的又是原本的那个人吗?”

她一言发人深思,在座修者皆是静默无言。

他们天资卓然,早登仙境,又入太学,如今年岁同所拥的寿元相比,可谓稚嫩,少有人思索死亡与轮回之事。

裴夕禾却心中有个声音果断非常。

“自然不是。”

一道笔直的线上,纵有一星半点的微小分叉都会不断地蔓延出一道全新的线,一枝两花,各有芳华。

逢春上仙亦道:“自然是未必,甚至可以说,并非原来之人。”

她挥动右手,那幻化出的小孩人像骤然便在他们眼前动了起来。

‘心本论’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这里主要是讲述一下仙者的心境因素,不是说登仙之后就人人埋头修行,淡泊无欲,实则是更能掌控自身欲望执念。(属于补充设定,不存在说仙者形象OOC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