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5章 高句丽灭国(下)(1 / 2)

加入书签

长安城中,最近弥漫着一股喜悦的气氛。

大唐报上几乎每天都会有高句丽战场上的相关报道,大家都很喜欢看。

这让大唐报的销量又创造了新高。

“陛下,渤海道行军大总管跟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已经胜利的在国内城汇合,高句丽大部分的城池都已经投降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北部的城池还在渊盖苏的带领下反抗。

但是显然也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如今,我们直接让高句丽俘虏去攻打高句丽人的军队,那些俘虏为了活命,拼命的去劝降对方,倒是省了我们不少的力气。”

李和满脸笑容的给李承宗汇报着好消息。

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好多高句丽战场的相关消息传回来。

有一些是两路大军的例行汇报,有一些是情报调查局汇报上来的消息。

甚至还有一些是渭水新城各个作坊的掌柜收集回来的消息。

这些消息五花八门,但是普遍都是好消息。

“听说长安城这段时间有很多商家都朝着登州而去,想要去平壤城分一杯羹?”

高句丽战场上能够取得胜利,李承宗是一点也不意外。

毕竟唐军现在的装备水平,已经完全不是高句丽人可有比得上的。

“是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登州本地的商家跟着大军去了平壤城,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开了之后,就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前往。

毕竟我们除了把平壤城拿下来了之外,其他的城池也都落到了大军的控制之中。”

“辽东那边,去的商家多不多?”

很显然,相比半岛上的情况,李承宗更加关注辽东。

将来大唐是要把辽东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的。

反倒是半岛上的情况,李承宗还没有考虑清楚,是不是要让他们直接成为大唐的一个道。

“辽东那边去的商人相对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

不过从各个消息来看,辽东城基本上已经被毁于大火之中了。

我们的商家要想去到辽东,不仅路途遥远,全部都是走陆路。

关键是可以获得的收益不是很值得期待。

商人都是逐利的,两相对比之下,自然是去平壤城的更多了。”

李和小心翼翼的在一旁解释着。

很显然,他对于李承宗的想法,也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这个局面,似乎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啊。

“商人逐利没有错,既然我们希望他们多往辽东而去,那就让去辽东的利益变大,让大家更加愿意去辽东。”

“陛下,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面,大唐报可以充分的发挥一下舆论引导作用。

让大家充分的了解辽东道的情况,提高辽东道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这一次大军顺利的灭掉高句丽,朝廷必然也是有各种赏赐的。

陛下是否可以跟当时处理镇北道的情况一样,将辽东大量的土地封赏给有功的将士。

这么一来,一方面可以为朝廷结余封赏的钱财花销,另外一方面可以让辽东有更多的唐人。

与此同时,朝廷可以继续鼓励百姓移民辽东道。

这几年,大唐各地的人口数量都在快速的增加,哪怕是往辽东道移民一百万人,也是有可能的。”

李和能够在李承宗身边站稳脚跟,自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他说出来的提议,倒也不是乱说。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按照他的提议去干就行了。

“你把大唐报的负责人叫过来,还有六部的尚书也叫过来,朕跟他们商讨一下。”

虽然高句丽的战事没有完全平息,但是大局已定。

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些收尾的工作了。

“阿耶,新城肯定是守不住了,四周的城池都陆陆续续的投降了,有那么一两个城池动作慢了,也是直接被唐人的热气球和火油弹给烧毁了大半。

最让人恶心的是那些投降了大唐的败类,他们不仅直接带着唐军攻打城池,更是帮助他们劝降。

甚至还拿他们自己作为例子,诱惑我们的将士们投降。

这样子下去,我担心

新城城主府,已经在这里落脚的渊盖苏跟两个儿子商量着事情。

负责情报工作的渊男生现在汇报的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这让房间内的气氛不是很好。

“靺鞨人不愿意出兵吗?大唐如果占据了辽东,怎么可能会容许他们在北方继续自由自在的生活?”

渊盖苏的脸色很难看。

明明只是两个月的时间,对他来说却像是老了二十年。

曾经意气风发的高句丽西部大人,如今手下能指挥的兵马还不到两万人,控制的城池更是只有了了几个。

关键是就这几个城池,现在也有了不稳的迹象了。

“他们在我们国内应该也是有一些探子的,显然也是打听到了一些事情。

再加上之前东突厥被灭的事情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现在借他们十个胆子都是不敢出兵对抗大唐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把话给说死,如果我们愿意进入到靺鞨人的地盘,他们还是可以给我们腾出来一块地的。”

渊男生不说还好,一说渊盖苏就更加来气了。

“给我们腾一块地盘?呵呵,他们这是想要让我们为他们继续抵挡唐军的压力吧?

到时候有什么事情都让我们冲在最前面,他们只要见到情况不妙,就继续往北方而去。

反正越是北方,对于大唐来说就越是没有价值。

那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愿意生活在那里。”

渊盖苏对于靺鞨人的情况显然也是比较了解的。

彼此互相算计,但是都是聪明人,谁也不愿意吃亏啊。

“阿耶,或者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着靺鞨人对我们的防备比较低的时候,直接把他们的地盘给占据了。

到时候我们就离开高句丽,在北方继续生活下去。”

渊男建显然是已经没有任何跟大唐继续作战的心思了。

在他看来,大唐完全是不可战胜的。

这一次出动了不到十万兵马,就把高句丽给灭掉了。

这要是多来几倍的人马,还有谁顶得住?

“二弟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时候跟大唐硬碰硬,绝对不是什么好办法。

不如找一个地方蛰伏下来,等到大唐内部自己出了乱子,无暇顾及到辽东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面对危机,渊男生和渊男建两兄弟的观点总算是比较接近了。

他们都还算年轻,还没有好好的享受人世界的繁华呢。

哪里愿意就这样子作战而死?

对他们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再说了,他们也不是赖活着。

至少比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的日子已经好很多了。

毕竟哪怕是到了现在,他们手中也还有两万多兵马。

这些人手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绝对算是非常大的一股势力了。

“再等几天看看,如果情况不顺利,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去办!”

渊盖苏叹了一口气,心中很是无奈。

连自己的儿子都是这个想法,就更加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个时候,自己要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指不定自己的脑袋就会成为进献给唐人的礼物了。

“韩掌柜,这大唐的将士还是很讲道理的啊,只要我们听他们的话,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呢。”

韩四平脸上恢复了往日的笑容。

当初从地窖里面重新出来的时候,他可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的小命不保。

没想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好很多。

“唐人是希望辽东城尽快的回复秩序,听说他们已经安排人在辽东城修建水泥作坊和青砖作坊了。

到时候辽东城内的房屋,很多都将使用水泥和青砖来修建,这样子就比较不怕火了。”

韩洋作为经常行走在高句丽和大唐的商家,对于大唐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像是水泥作坊这个东西,虽然大唐之外的地方还没有出现。

但是在大唐的各个地方,并不算稀奇。

单单幽州那边就至少有五六座水泥作坊。

“辽东城原本的房屋大部分都被烧毁了,今后重新修建的话,这里面蕴含的商机可是非常的大。

韩掌柜,我觉得这个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商家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呢。”

心中有了盼头,没有担忧之后,韩四平就想着怎么把生意做大。

“说的不错,现在不管是继续做以前的生意,还是借着辽东城重建的机会,寻找一些新的机会。

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们的动手要快一点。

要不然等到大量的大唐商家进来之后,我们想要跟他们竞争,难度就很大了。”

韩四平能够看清楚的问题,韩洋自然也是清楚的。

“韩掌柜,听说平壤城那边已经被大唐拿下了,国王也投降了。

你说我们如果跟唐军合作,给他们做一些服务工作,是不是会更有前途?”

韩四平对高句丽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情。

相反的,经常去幽州的他,见识到了大唐的繁华,很是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唐人。

现在有机会抱大腿,他自然是要怂恿韩洋了。

“唐人会要我们吗?”

韩洋听了很心动,不过显然也有一些顾虑。

“如果是过个一年半载,人家不一定看得上我们。但是现在的话,他们应该还是很愿意有我们这样子的商家跟他们合作的。

辽东城中,比我们更加熟悉当地商业情况的人员并不是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