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4章 翻牌子(1 / 2)

加入书签

武德十三年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秋天。

土豆和地瓜都迎来了丰收。

这让大唐的粮食问题,得到了非常大程度的解决。

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有饭吃,但是饿死人的事情,今年是不需要太担心了。

“大哥,我称了一下,总共有三万两千三百多斤,三万多斤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粮食。”

在陇右道东北边靠近草原的一处村落,集聚着几十户人家。

这里是蓝田县刘家村的人移民到这里之后重新建立的村子。

考虑到人生地不熟,大家会有很多的顾虑。

负责移民的官员很是体贴的允许同一个地方的移民聚集在一起。

虽然陇右道的这个刘家村,也有几户外姓人。

但是名字还是刘家村。

刘大郎和刘二郎他们原本在蓝田县刘家村就颇有地位,如今更是成为了新的刘家村的村正。

“好!太好了!土豆收完了,我们就可以把住的地方好好的修建一下,今年冬天就不用担心受冻了。”

刘大郎他们去年才移民,很多东西朝廷虽然也在协助准备。

但是条件肯定是谈不上好的。

不过现在吃饭问题解决了,大家也在当地有一些生活经验了,就可以慢慢的改善一些东西了。

“听说往东几百里有一个大煤矿,那里有生产蜂窝煤。

今年冬天应该会有商家运输蜂窝煤来售卖,到时候我们的蜂窝煤炉子也可以用起来了。”

哪怕是临近草原,刘二郎他们也还是不大习惯烧牛粪。

那种若有若无的味道,不是一般的唐人可以接受的。

“这些自然都是要准备的,不过当务之急是把储存土豆的地窖给挖好来。

这些土豆可没有粟米那么好储存,没有地窖的话,到时候坏掉了就可惜了。”

刘大郎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土豆,翻来覆去的看来看去,满脸喜悦。

“那我们的地窖可得修建的大一点,今年由于种子的原因,我们只种植了二十亩的土豆。

明年的话完全可以种上一百多亩。

到时候的土豆都能堆成山了。”

刘二郎的眼神中充满着对外来的期待。

作为一个农夫,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粮食多的放不下。

一百亩的土豆,预计可以出产十万斤以上的土豆。

这个数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嗯,地窖是要修建的大一点,不过我们的土豆也不能全部都储存起来。

最好就是能够留下种子之后,把其他的都售卖出去。

如今我们这些地方的土豆是不缺少种子了。

但是在关内的许多地方,很多人都是没有土豆种子可以用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土豆肯定可以卖出比粟米更高很多的价格。”

刘大郎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知道利用这个时间差,先挣一笔钱。

粮食储备虽然很重要,但是大唐现在不缺粮食,只要手中有钱,就能买到粮。

再说了,土豆的产量这么高。

等到明年进一步的扩大种植规模之后,土豆的价格肯定会大幅度的下降。

不说高于粟米的价格,就是能够跟粟米价格持平,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毕竟大家的产量差异摆在那里。

“这倒也是呢,明天就是附近小镇的集市,到时候我们拉一批土豆去售卖,也好换一点东西回来。”

刘二郎心中开始盘算着自己明天换了钱财之后,应该添加一些什么东西。

家里的婆娘很快就要闲下来了,可以买点羊毛线让她们织毛衣。

家中的铁锅有点不够,可以考虑买一口适合炖羊肉的铁锅。

自己吃习惯了大米,要是能够用土豆换一点大米,似乎也是不错的。

想着想着,刘二郎脸上都是笑容。

“今年我们这里种植了大量的土豆,很多商家也知道这是一个收购的好机会。

不过那些商人总是很狡猾,到时候我们可得货比三家,不要被人家给欺骗了。”

刘大郎对商人没有什么好印象。

事实上,虽然李承宗不断地提高商人的地位,但是很多百姓不喜欢商人,这个情况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改变的。

……

西市作为这个年代最大的商业中心,没有之一的那种,各种货物的价格变化都是非常及时的。

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商家,都活跃在西市之中。

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基本生活物资的铺子,更是在西市随处可见。

这些物资的价格变化,也是大家最关注的。

“张屠夫,最近的粟米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多,你说我们要不要囤积一批粟米呢?”

刘大娘对张屠夫的眼光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作为长安城里头的普通百姓,自己是没有办法去种植粮食的。

那么什么时候从市面上购买粮食,购买何种粮食,这就需要家家户户都考虑的问题。

你可以每天只买未来几天的粮食。

你也可以一次性购买未来几个月,甚至是未来一年的粮食。

反正粟米这些粮食的保质期是很长的。

“从《大唐报》上的消息来看,今年陇右道、河东道等移民地区种植的土豆和地瓜迎来了大丰收。

江南道那边的双季水稻种植也全面普及了。

这种情况下,大唐今年的粮食产量相比去年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我们的人口数量也在增加,通过酿酒等各种方式也消耗了更多的粮食。

但是出现在市面上粮食肯定也会多很多。

眼下的价格下降,我觉得只是一个开始。

哪怕是没有办法继续下降太多,至少也是不会出现明显的价格上涨的。”

张屠夫的意见显然是不要囤积粮食。

现在没有灾荒,没有战乱,你囤积那么多的粮食干什么呢?

“可是我看这两天粮食铺子里头买粮食的人多了不少呢。

这买的人多了,粮食价格不就有可能上涨吗?”

虽然刘大娘觉得张屠夫说的也有道理。

但是他还是有点担心。

没办法,粮食这个问题太重要了。

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不敢忽视。

“这几天是比较多人买,但是这种场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到时候没有人购买了,说不定价格会进一步的下降。”

张屠夫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别看他只是一个屠夫,但是在这个年代,屠夫绝对不是社会底层。

相反的,他们算是普通百姓中的上层人物了。

“你说报纸上说的各个移民点的土豆大丰收,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吧?

几十万亩的土豆要是丰收了,那个数量可就非常可观了。”

“土豆的产量,大家都已经亲自见识过的。

移民点是朝廷非常重视的地方,那些信息应该是真的。

再说了,你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西市好几家酒肆里头都已经开始推出了使用土豆的菜式呢。

这说明土豆的产量肯定已经很不错,足够明年各地种植土豆的种子使用了。”

张屠夫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观点。

“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道理呢。那我就先不买了。”

刘大娘认识张屠夫那么多年了,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

……

丰收是好事。

不过丰收有时候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作为民部尚书,马周此时的心情就是比较复杂。

“陛下,这土豆的种植,如今算是彻底的形成了规模了。但是土豆的保存和运输还是有比较多的问题。

很可能会出现有些地方的土豆因为保存运输不善的原因而坏掉。”

为了统计今年的粮食产量,民部可是安排了不少的胥吏去到各个地方跟踪粮食收成的情况。

甚至民部还跟渭水书院数学院一起合作,制作了一套测算大唐粮食年产量的模型。

毕竟按照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要完全准确的统计各地的粮食产量,还是很有难度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很多数据,都是一个大概的数量。

“跟粟米和稻谷之类的粮食比起来,土豆和地瓜在保存和运输方便确实没有优势。

这对于土豆和地瓜的种植推广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一旦百姓们的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之后,土豆和地瓜的种植面积就会开始下降。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许多对于马周等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是问题的事情,对于李承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明年开始,土豆和地瓜就可以在大唐各地广泛的种植,运输问题可以一定程度得到解决。

至于保存问题,那就可以通过深加工来解决。”

“深加工?”

虽然马周已经习惯了时不时的从李承宗口里面听到一些新式的词语。

深加工这三个字从字面上也大概能够猜测到什么意思。

但是具体如何深加工,他却是没有任何的概念。

毕竟土豆和地瓜这个东西进入到大家的视野里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大家除了知道这个东西是亩产千斤的好东西之外,其他的很多情况都还是不了解的。

只有等到家家户户都可以种植土豆和地瓜,大家对于他们的利用情况才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土豆是一种淀粉含量很高的粮食,可以把土豆加工成淀粉,然后制作成土豆粉。

这就跟米粉、面条差不多的东西。

这么一来,不仅土豆粉的运输变得简单了很多,保存问题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解决。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大可能家家户户都去挖地窖来储存土豆和地瓜。

但是土豆粉的话,就可以跟普通的粟米一样保存了。

除此之外,地瓜可以制作成地瓜干,煮熟了之后晒成干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放一年。”

虽然土豆和地瓜有很多用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李承宗觉得现在没有必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

让大家知道其中最关键的一两种处理方法就可以了。

至于以后更多的方案,那就完全可以依靠大家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挥了。

李承宗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操心的。

也没有必要操心那么多。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陛下,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今后土豆的种植面积就有了很大的扩大空间了。

土豆粉条既可以当成主食,也可以当成是菜式呢。”

马周眼前一亮,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两种深加工的方法,听起来都不是非常的难,技术难度也不高。

完全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啊。

“马周,你也不要对土豆和地瓜的种植面积寄托太高的期望。

刚开始的时候,土豆和地瓜的高产可以吸引大家拼命的扩大种植面积。

但是当土豆和地瓜的种植面积上来之后,价格必然会大幅度的下降。

到时候土豆和地瓜的价格肯定是会比粟米低的。

并且同等情况下,大家肯定是更加喜欢吃粟米、大米之类的传统粮食。”

结合后世的经验,李承宗知道水稻和小麦才是主粮。

哪怕是玉米的前途都比土豆和地瓜要高。

眼下大家的热情是因为特殊的背景,过个几年,大家种植土豆和地瓜的热情估计就没有那么高了。

“陛下,真的到了您说的这个场景,说明我们大唐大部分百姓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

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做到这一点,陛下实乃是千古一帝啊。”

谁说名臣就不会拍马屁了?

马周平时看起来很老实的样子,但是该拍马屁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落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马周:???

……

饱暖思**。

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李承宗一觉醒来,发现内裤里黏糊糊的。

这似乎有点不是事啊。

当初选秀进入到皇宫的妃子,如今都被扔到了京师大学堂。

最近几个月,京师大学堂也算是折腾出了不少事情。

这背后蕴含的意义,李承宗自然是看的很透彻。

看来,到了自己翻牌子的时候了。

来到大唐那么多年了,自己还没有好好的享受一把。

那醉卧美人膝的事情,体验起来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李和,今晚去王美人那里休息吧。”

一大早,李承宗喝了一碗小米粥之后,轻飘飘的冒出了一句话。

旁边伺候着吃饭的李和愣了一下,赶紧回复说:“陛下,奴婢马上去就安排。”

很快的,李承宗翻了王美人的牌子这个事情,就在大兴宫中传开了。

几年了,陛下终于想起后宫的妃子了。

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都很是激动。

“太后娘娘,我做了一些小点心,您尝一尝口味如何。”

郑宁颖是荥阳郑氏的嫡女,从辈分上来说,她要叫郑观音一声姑姑。

这李承宗翻了王佳人的牌子,郑宁颖立马就着急了。

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显然王佳人先跑了,她能不着急吗?

大兴宫中,现在还没有女主人呢。

李承宗的妃子们,别说皇后,连贵妃都还没有册封一个。

几个美人就已经是后宫之中品级最高的存在了。

这个时候,谁先得到李承宗的宠幸,就有可能先被册封为贵妃。

再进一步将,谁先得到宠幸,谁就最有可能为李承宗生下一儿半女。

母凭子贵,在皇宫里头,这个情况特别的明显。

任何一个妃子,只要生下了儿子,地位立马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同样的,哪怕是你在宫中的地位再高,如果一直都没有生下孩子的话,位置都是很难保住的。

“这虾饺做的倒是颇为精致,让我一下就想起大郎第一次安排厨子制作虾饺的时候的场景了。”

对于郑宁颖主动献殷勤,郑观音还是很给面子的拿起了筷子尝试了几口。

不得不说,人家也是下了功夫的。

这些点心不管是从外观还是口味上来看,都是不比御膳房制作的差到哪里去。

至于这些东西是不是本身就是御膳房的厨子制作的,那就不重要了。

反正郑宁颖说是她亲自制作的,那就是她亲自制作的。

郑观音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去较真。

“太后娘娘要是喜欢的话,我以后就每天都给您准备一点。”

郑宁颖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虽然郑观音也是出自荥阳郑氏,但是她还愿不愿意照拂郑宁颖这个侄女,她还真是没有信心。

毕竟,跟儿子比起来,侄女算什么呢?

“偶尔尝试一下就可以了,这要是天天吃的话,反倒是没有那种感觉了。”

“陛下这些年指点御膳房发明了不少的新式美食,哪怕是每天都换一种花样,也是吃不腻的呢。”

“大郎把你安置在京师大学堂去学习,你会不会觉得日子过的有点枯燥啊?”

郑观音没有兴趣跟郑宁颖在那里虚头巴脑的讨论点心的事情。

对方今天过来是什么目的,她大概也是知道的。

不过郑宁颖不主动的说,她也只能是当成不知道了。

在皇宫里头待了那么多年,谁也不比谁差啊。

“太后娘娘,不枯燥的,每天都能学习到很多的新东西。

陛下安排了非常好的教谕,让我们也长了不少的见识呢。

另外,我们也通过发展医学院的力量,为大唐做了一点事情。”

郑宁颖对京师大学堂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讨论这个话题的话,她倒是不担心。

“你还习惯就好,这皇宫里头啊,一切顺着陛下的意思去做,那就是最正确的做法。

其他的东西,陛下自然是会考虑的,你不用太过于担心。”

几个妃子,只有郑宁颖跟自己的关系比较密切,郑观音倒也不介意点拨一下她。

“嗯,妾身也是这么想的呢。”

郑宁颖自然不会那么傻乎乎的提出来说自己希望李承宗能够翻自己的牌子。

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了,以后经常来郑观音这里刷存在感。

李承宗是个孝子,肯定会经常的来郑观音这里的。

到时候碰到自己的次数多了,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她就不信凭借自己的外贸,还能对李承宗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特别是这几年,她觉得自己有些地方明显变大了。

……

“娘娘,听说陛下今晚要去王美人那里呢。这么多年了,这是陛下第一次翻牌子。”

含春殿里头,晴雯一边伺候着卢菁菁沐浴,一边说着话。

作为卢菁菁的贴身宫女,晴雯跟卢菁菁绝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所以对于宫里头的很多事情,晴雯比卢菁菁都更加的积极。

“王佳人拔了头筹,我们也不能落后了。陛下以前不近女色,现在既然有了变化,那么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卢菁菁将自己的大长腿从浴盆里面伸了出来,脸上充满了自信。

能够被选中为秀女的人物,就没有一个是长的差的。

毕竟这些都是李承宗亲自过目过的。

虽然之前考虑到年龄的原因没有翻牌子,但是并不表示他愿意到时候睡个丑八怪啊。

“我找人打听了一下,陛下除了酷爱美食之外,对科学相关的讨论最感兴趣了。

娘娘您这段时间不是一直都在研究渭水书院藏书阁里头借阅的那些数学教材吗?

我觉得您可以找几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去向陛下请教一下呢。”

这个时候,晴雯自然是要站出来帮卢菁菁出谋划策。

后宫争宠,这是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

那么多优秀的女人聚在一起,但是男人只有一个,怎么办?

争啊!

不争怎么办?

等着其他妃子来踩你吗?

“这个主意不错,这段时间我研究数学,还真是有点心得。

我听说渭水书院藏书阁里头的一些数学书籍,还是陛下亲自指导编写的。

有些问题,京师大学堂和渭水书院算学院的教谕都不一定能够回答上来。

但是对于陛下来说,很可能却是可以给出明确的方向。

这对于我进一步的提高算学水平,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卢菁菁一方面是真的对数学有些兴趣,一方面是希望数学能够成为自己跟李承宗之间的媒介。

像是她这样的聪明人,很清楚单靠美色是很难拴住李承宗的。

除非自己真的是西施、貂蝉这个级别的美女。

可惜,这样子的人物,不是随时都有的。

……

“婉婉,你觉得这身衣服怎么样?”

“娘娘,现在这一套就已经非常漂亮了,完全把您的身材优势给展现出来了。”

“那刚刚的那一套呢?”

“那一套也非常的不错。”

“那我等会到底穿哪一套好呢?”

王佳人听到今晚李承宗会留宿在自己这里的时候,整个人激动的都要飘了。

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日子啊。

日思夜盼,终于要实现这个目标了。

最关键的是到现在为止,李承宗还没有翻过其他妃子的牌子。

自己是第一个被宠幸的。

不管到时候李承宗会不会继续宠幸其他的妃子,自己在宫中都会有独特的地位。

要是这一次之后,能够生下一儿半女,那么自己在宫中的位置就算是彻底的稳了。

有太原王氏在宫外支持自己,宫内自己又是首先得到宠幸,指不定皇后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娘娘,我觉得现在这一套就可以了!”

婉婉不知道如何回复王佳人,但是不说也是不行的。

“晚饭让御膳房做好几种准备,陛下喜欢吃的几道菜一定要备好。

万一到时候陛下过来的时候还没有用膳,我们又没有准备,那就不好了。”

王佳人不断地盘点着自己应该准备什么东西。

机会已经摆在了自己面前,要是错过了,她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

“娘娘,您放心,这些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不会出问题的。”

婉婉作为王佳人的贴身宫女,比她年长几岁,做事倒是稳了不少。

她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慌。

“你说陛下到时候会不会突然有什么事情,然后不来了呢?”

王佳人忍不住有点患得患失了起来。

没办法,这个事情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说是她人生的转折点都不为过。

宫里头的女子,如果没有办法得到皇帝的宠幸,那么日子是很苦的。

不管你出身多么的高贵,最终都会变成落毛的凤凰。

“陛下不管再忙,都是需要休息的。

不过,我们倒是要注意一下,不要让宫里头的其他人截胡了。”

婉婉有点不自信的说道。

别看王佳人的家族在宫外很有势力,但是在宫里头,她们的处境跟其他妃子是一样的。

再说了,宫里头的其他妃子,各个的背景也都不差啊。

“嗯,你多留意一下,千万不要让人坏了我们的好事。”

王佳人心中“咯噔”一声,还真是担心有人出来搞事。

不过,除了默默地祈祷,她能够做的事情很少。

……

李承宗在大唐还没有女人。

但他可不是真正的初哥。

虽然皇帝翻牌子都是有一套标准流程的。

但是李承宗不遵守的话,谁也奈何不了他。

忙完了白天的事情之后,李承宗直接就去到了王佳人所在的宫殿。

经过了精心打扮的王佳人,比平时多了几分韵味。

李承宗倒也没有那么猴急,而是先慢慢的坐下来用膳。

“陛下,这个土豆焖牛肉是使用凉州那边快马运输过来的牛肉和土豆制作的,味道非常不错,您尝尝?”

此时此刻,王佳人脸色都兴奋的有点发红。

当然了,里面未尝没有几分是害羞。

毕竟,真要是说起来,她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一个高中女生而已呀。

“这焖土豆的牛肉,选那种带一点肥肉的,或者是带一点筋的,口感会更好。”

李承宗是吃货。

简单的吃了几口之后,就提出了自己的改善意见。

明明可以吃的更好,没有必要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委屈自己的肚子。

当然了,今天的菜式,王佳人这边显然也是下了功夫的。

基本上每道菜都是李承宗平时比较爱吃的。

“婉婉,快把这一点记下,回头跟御膳房那边好好的沟通。”

王佳人看李承宗吃的还是比较开心,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李承宗也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意见,不过那显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爱妃在京师大学堂那边,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食不言的规则,在李承宗这边显然是不存在的。

他一边夹菜,一边跟王佳人聊着天。

时不时的还拿起旁边的葡萄酒杯喝一口。

青海城那边出产的葡萄酒,如今也算是长安城的一杰了。

在大兴宫的带领下,长安城的勋贵如今都开始喜欢喝葡萄酒了。

相比白酒,酿造葡萄酒不需要浪费粮食,属于朝廷鼓励的产业之一。

而青海城那边非常的适合种植葡萄。

这葡萄酒的销量上去了,勋贵们去青海那边种植葡萄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

这会进一步的促进青海城附近的发展,让那里聚集更多的让人。

作为边疆城市,只有聚集了更多的唐人,才有可能彻底的纳入到大唐的统治之中。

“陛下,京师大学堂的各门学科,妾身都有涉足。

不过在医学方面,算是介入的更多一点。

不过,说来惭愧,跟欣欣比起来,我在医学上的天赋可就差了很多。”

王佳人很聪明。

他知道李承宗非常宠爱李婉欣,自己抬一抬李婉欣,不仅不会让自己的地位变差,反而会让李承宗更加有兴趣跟自己聊下去。

果然,李承宗接着他的话题说:“你在医学方面都是主要研究哪些东西?”

“我们京师大学堂医学院现在的主要方向是外科手术,其中又是以剖腹产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

不过我选择的却是跟这些有所不同。

妾身觉得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各种各样的药物对于医学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用处的。

所以妾身这段时间都是在学习如何制药呢。”

作为一个妃子,去做手术显然是有点不大合适的。

王佳人哪怕是这方面的技术学的很好,也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

所以她聪明的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制药这个方向。

不过,这一次,她又再次的押宝成功了。

“爱妃说的没错,制药的重要性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大部分的疾病,没有合适的药物辅助治疗的话,是很难痊愈的。”

虽然王佳人这些妃子的努力有奉承自己的原因在里头。

但是这些妃子努力学习,对于带动京师大学堂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李承宗并不是很关心大家的出发点是什么。

只要最终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

“是的呢,不说其他的,单单酒精的制作,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陛下当初提出了酒精消毒这个概念,不知道解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呢。”

当妃子的,就没有谁是不学习拍马屁的。

王佳人自然不会例外。

在后宫里头,不讨好皇帝,去讨好谁啊?

“酒精严格说来都不算什么药,你要是真的对制药感兴趣的话,倒是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哪些药物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

毕竟,酒精杀毒效果再好,也都是只能在外科手术的时候发挥作用。

很多疾病却是没有办法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也没有办法通过喝酒精来治疗的。”

王佳人背后是太原王氏。

李承道倒是很乐意看到太原王氏帮助王佳人在制药方面进行投入和研究。

到时候要是真的能够搞出几种新药出来,对于大唐的医药事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多谢陛下指点,妾身一定好好的努力。”

王佳人以前跟李承宗接触的机会很少。

不过这一次通过吃饭聊天,双方之间的那种隔阂倒是慢慢的消失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四周的宫女都退下去了不少。

洗漱干净之后,自然就到了办正事的时候了。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阿娘,听说今天皇兄翻牌子了?”

郑观音旁边,李婉欣挽着她的手臂,整个人都靠过去了。

“女孩子家家的,打听这些消息干什么?”

郑观音宠溺的拍了拍李婉欣的手臂,送给了她一个白眼。

“哎呀,您都不知道,在京师大学堂里头,那么多妃子集聚在一起,她们的心思都是差不多的。

我每次去那里,都有人主动的跟我探话呢。

哎,你说我皇兄也真是的,早点翻牌子不就省心了嘛。”

李婉欣深受李承宗的宠爱。

这对于大唐的勋贵官员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那些妃子们没有办法经常见到李承宗,那么自然就会把主意打到李婉欣这个大唐长公主身上了。

到时候李婉欣在李承宗面前给她们说几句好话,说不定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呢。

“你现在不是在京师大学堂医学院吗?那你应该知道晚一点生育对于女人来说是好事的。

当初你皇兄不愿意那么早翻牌子,也是为了她们的身体着想。

怎么到了你嘴边就变样了呢?”

虽然以前郑观音也没有少催促李承宗赶紧去宠幸后宫的妃子。

如果对现在的妃子不满意的话,她还可以帮忙再次选秀。

但是现在李承宗真的开始翻牌子之后,面对李婉欣的抱怨,郑观音的态度立马又变了。

没办法,儿子跟女儿之间,他还是站在儿子这一边的。

“哎呀,我这不就是随口说一说嘛。

不过这一次皇兄翻了王美人的牌子,估计今后有得忙了。

阿娘,我看您得让御膳房多给皇兄补一补才行。”

“你呀你,这种话是你一个大姑娘应该说的吗?行了,你赶紧去休息吧,别在这里烦我了。”

郑观音很是无语的看着李婉欣。

这个丫头,真的是既让人喜欢,又让人头疼啊。

……

美人乡,英雄塚!

李承宗第二天没有上朝。

虽然王佳人看到李承宗那么喜爱自己的样子,心中很是欢喜。

但是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李承宗没有上朝。

她心中又有点担心。

这要是被人说自己祸国殃民,说自己祸害大唐江山社稷。

那这个压力可就大了。

“陛下,该起床了!”

虽然已经错过了朝会了,但是王佳人还是想要劝说李承宗赶紧起床。

浑身没有穿衣物的躺在被窝里,她还是有点不习惯,有点害羞。

“再睡一会!”

李承宗嘴里面这样子说着,手上却是没有闲着。

王佳人本来是一只手撑着看着李承宗的。

不过,很快的她就撑不住了。

这么一折腾,再次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娘娘,陛下刚刚去宣政殿了。”

昨天一晚上,李承宗睡得很香,但是有些人却是睡不着。

“碧兰,你说我们等会直接去宣政殿的话,合适吗?”

郑宁颖此时此刻,觉得有点坐不住啊。

昨天她听到李承宗翻牌子的事情之后,立马就去找了郑观音。

但是她也没有办法说什么。

总不能说,“姑姑,你让陛下翻我牌子吧?”

那成什么样子了?

但是,她心里又确实是这样子想的。

“娘娘,如果直接去找陛下的话,不一定合适。

但是如果娘娘是有事情去找陛下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陛下昨天刚刚翻了牌子。

据我了解,过去几年陛下都是不近女色的。

这猛然之间有了变化,指不定就会更加的感兴趣。

所以如果抓住了机会,也许今晚陛下就会夜宿在娘娘这里呢。”

不得不说,碧兰的这个分析,还是颇有道理的。

所谓的食髓知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