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燕家灭门(1 / 2)

加入书签

二人出了城,干戎勒马呼道:“杨小子,跟我走!”

杨青羽:“去哪儿?”

干戎:“跟着就是了,少啰嗦。”

一路南走,又接连绕道入了深山密林,足足奔了一日,才放缓了下来。

漫无目的跑了数百里路,杨青羽有些纳闷了:“大胡子,你这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啊?做什么也不提,去哪儿也不说。”

干戎眺着前方,紧了紧缰绳:“到了!”

除了草树杂绕,狭道尽出,只一条深涧横亘,杨青羽皱眉问道:“这儿...?”

干戎轻哼一声:“脱衣服!”

杨青羽惊呼:“什么?”

干戎抬手指了指下方河渠,斜眼一瞪:“得下去。”

干戎一边解衣衫,一边讲道:“顾倾城传过我一套功法,邪门儿的很,要在水下才能练。你小子就轻功好点儿,行走江湖还差点意思。”

回想起那日在水印山庄,水天柏讲述往事时,确也提到顾倾城曾指点过干戎武功。只料不到,干戎带他来此,竟是为了将顾倾城教授功法转授于他。

干戎平素个性张狂,不拘俗套,常年独来独往,落落寡合。与人之感,总是难容于众,也难容于世。

故而,偌大的江湖,干戎名头虽著,却少听人提及谁曾与他能算作故交故识。

二人结交下来,脾性、品行无不相投相喜。只是杨青羽连雷家五兄弟也难应付下来,江湖险恶,杨青羽又初涉世事,干戎念及能护其一时,又岂能护得了一世。无有他法,唯有使杨青羽武功得以自保无虞,方为上策。

不论是哪般情由,干戎今日所为,也足让杨青羽感铭于心。

以杨青羽之聪慧,又如何猜不到干戎所思所想。江湖男儿的兄弟情,不在言语,而在心间。

二人解完衣裳,光着上身,相视大笑一阵,几个掠步,朝涧下窜去。

只听“嗵”“嗵”两声,二人相继坠入河里。

此涧幽深,即算烈日朗朗,也映照不到。

入到水里才知,河水冰凉刺骨,好在水清,尚能睁眼视物。

潜了一阵,杨青羽只觉气短,内劲一鼓,直往上窜。

方一摆动,就被干戎一把拉住,往深处里去。

杨青羽挣脱不得,只得听之任之。

才不过几丈,突然感觉几股大力涌来,一下将二人冲出老远。

杨青羽气已耗尽,憋得难受,伸腿一脚蹬在干戎身上,反一借力,挣脱开来浮出水面,大口喘息。

干戎也浮身上来,探出脑袋大笑:“怎么样?不行了吧!记好了,我把心法说给你听...”

如此这般漂在水面,一个静听,一个细说,如此三遍,杨青羽方才记下。

干戎练此心法已有数年,算不上大成,也颇有所得,随即又将导通之法一一传授。

此心法初听之下,只觉钩章棘句,晦涩难懂,细细揣摩数番,又才发现虽只了了几十字,却饱含易理,句句通玄。

杨青羽逐句逐句细品,仍是如堕烟海,茫无头绪。

其他武功心法,均是讲经络、气脉运行,即连诸如“坤元功”“浮身三叠”等类高深武学,亦是如此。

而干戎所述这套心法,却是判若霄壤。

此心法第一要旨是为闭气,而其目的却是以内力以气导气,灌于经络,流于诸穴,最后在释于体外。

杨青羽苦思难解处也正在于此。

干戎见他锁眉不语,知他所想,便道:“记好心法,跟我到水里,用此心法来练剑。”

干戎率先潜下,杨青羽紧随。

定眼一看,才发现刚才涌来的大力竟是水下暗流,皆成股状,不知从何而来,流往何处。

却见干戎在几股暗流当中来回移动,以刀相迎,虽不比陆上轻盈,也足以让人惊叹。

杨青羽默念心法,一边导气,顿觉不似之前那般气紧,心下大喜,也慢挪步到干戎跟前。

杨青羽本就内力稍弱,在暗流冲击下,只似龟爬,终于顶在当中,却又立马被冲走。

这迎头一冲,气也散了,杨青羽又浮上水面换气,又试几次,皆是如此。

杨青羽心思飞转,连将功法默念了数十遍,又时时观察干戎举动,渐渐有所得。

这套心法自是神妙独到直入毫颠,而杨青羽细揣了当中几句,发现其中易理与道家所谓胎息之法似有几许相通处。

息者,气也,为神为精。若心无动,神无思,气无欲,则可入大定。

存神定意,抱守三关,精、气、神汇聚,源注丹田,息自无穷。

虽只通了关窍十之一二,杨青羽也就此为法门,再做习练,其效甚佳。

折腾了半日,二人疲乏不堪,随意生了堆火,席地而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