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章头大的李二(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在听到尉迟敬德的话之后,李二陷入了沉默,李二从没想过区区几个腐儒能有什么能量。

在这个时代世家才是世界的主旋律,这个时代会有几个勋贵和世家在乎那些所谓耕读传家不依靠世家勋贵的小读书人?

耕读传家虽然只是四个字,到表达出来的却是一辈人的心酸苦楚。

在大唐一个靠耕地生活的家庭,是很难有存款的,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抗灾能力。

这种情况一直到清朝的时候,依旧如此!

所以农户的孩子想要读书,基本流程都是先成为大户人家的书童,受主家欺凌期间偷偷学习,若是天资不错,能得教书先生赏识,侥幸拜在先生门下。

这才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倾家荡产的凑出修束、纸笔、墨砚……

让一个劳动力脱离劳动,去做十年,乃至更久才能见到那么一点点的成效。

之后的游学更是有可能彻底毁掉一个家!

这还是不能有灾祸的情况下!

若是有旱灾、水灾……

有可能一个读书人可能就毁掉了。

虽然如此,一代人的努力也仅仅可能只培养出一个小吏罢了。

所以在封建王朝,农户家想要培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农户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都可以说是奇迹了。

但所有的世家勋贵,都不在乎这些所谓的读书人!

同世家弟子比起来,这些人真的有些微不足道!

“陛下,杜大人、房大人、长孙大人求见。”就在李二头疼的时候,朝堂的三个大佬联袂而至,李二本以为这三个人能帮助自己解决这些读书人的问题。

但不曾想这些人给他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

杨子安怎么就做出了一首如此好的诗?

李二在心里细细思索了片刻之后,就已经猜到了,这应该是李冰布的一个局,但李二却有些看不懂这个神仙局了,因为这里的不可抗力太多了!

这首《登高》,确实是李二此生见过的最好的一首七言绝句了!

而且根据这首诗的意境,确实不像是李冰能做的出来的。

这看起来像是李冰布的局,但看到这两首诗,再看看整个局势,李二又觉得这不像个局了。

因为这个局里面的不可控制的条件太多了,除非杨子安早就做出了这首《登高》,李冰也做出了那首《从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