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当年的事(1 / 2)

加入书签

十八年前,那时候,瑜州还不叫瑜州,而是叫瑜国。

瑜国是一个小国,从地图上看是很狭长的,临靠大海,海资源比较丰富多样,故此,俞国人大多数都是靠打渔为生的,倒也算得上是安居乐业。

但是,瑜国所处在的位置上其实并不好,周边就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齐国。

随着齐国的扩张,渐渐的,瑜国除了海面之外,便被齐国全方位的包围了起来,被吞并那是迟早、必然的事情。

对此,齐国这一方也曾经多次下过劝降书,劝降书中无非大抵说的是瑜国倘若就此归降的话,齐国将会善待瑜国的每一个人,下至黎明百姓,上至朝堂官员,以及还有齐国的皇室,会册封瑜国当时的皇帝为瑜王,劝其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与反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等等之类的话语。

其实,瑜国朝堂上的上下官员基本上都知道自家的情况,对于来自齐国的说法,大多数官员心底大抵都是认同的,认为眼下瑜国最好的结局便是接受齐国的劝降书。

然而,亦有一小部分人打从心底里面是拒绝投降的,其中就有瑜国的皇帝。

他的性格宁折不弯的,对齐国多次的劝降书都不屑一顾,甚至是大骂齐国狼子野心,就算死了也不会随了齐国的愿,祖宗留下来的基业绝对不可能会拱手相让,绝对不可能到他的这一代就断了!

于是乎,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十八年前,也就是当今齐皇继位的第二年。

那时候,当今齐皇的皇位尚且不是很稳定,为了有功绩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齐皇便决定对早应该吞并的瑜国出手。

在再一次下劝降书无效之后,齐国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向全天下宣布对瑜国动兵,派出当时还未是大将军的李景隆率领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实则是十万大军出击瑜国,一副浩势荡荡、势在必得的样子。

即使是瑜皇集齐整个瑜国的兵力亦不能抵挡住来势汹汹的齐兵,齐兵在李景隆的率领下势如破竹,只用区区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兵至瑜国的都成。

在当时,眼看瑜国就要毁于一旦,瑜皇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派出当时有着号称瑜国第一高手的国师前去刺杀齐军大将李景隆!

然而,身在十万大军之中的李景隆岂是那么容易被刺杀的?瑜国的国师甚至连李景隆的面都还未曾见到,便已经差点丧命在其中。

这一计不成,瑜皇又心生出另一计,那便是派出瑜国国师前去齐国隔壁的灵州把李景隆有身孕的妻子给掳了过来,以胁迫李景隆退兵。

上一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李景隆的妻子何芸有身孕便已经三个多月了。

由于当时的李景隆公务较为繁忙,很少有时间照顾有身孕的妻子,再加上那时候京城的天气较为寒冷,灵州相对而言要温暖得多,于是,李景隆便决定把身孕的妻子以及两岁的女儿送回妻子的娘家何家,好让妻子能够进行安心养胎,便一直持续到了这一年的五月份,也就是齐国对瑜国动兵之时。

当时的瑜皇也是刚知此事不久,便马上有了用途,他一面派出国师赶往灵州,一面则集齐瑜都城所有的力量来抵挡李景隆大军的压进,以支撑到国师把李景隆的妻子给掳过来。

然而,还是那一句话,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得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