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验尸楚熹年可以确……(1 / 2)

加入书签

楚熹年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剧情他未曾下笔。心中怀疑是否被损友篡改所致,又觉得这种凶杀剧情不是对方风格。思来想去,最只归类于蝴蝶效应。

楚熹年当初穿越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曲阳侯府的护卫带回城。然而不知是不是原身大脑受到撞击的原因,楚熹年接收到的记忆也是零零碎碎的,无法拼凑出什么有信息。

谢镜渊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暗觉棘手。

梅奉臣是出名的孤臣。朝中派系林立,他却谁也不靠,独来独往,仅有几个学问上的朋友。脾气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前些日平霜公主府的家奴当街伤人,闹出人命官司,躲在府中不出来。梅奉臣直接率着廉镜司的人上门捉拿,那恶奴揪出来。平霜公主面上过不去,出言求情,反被梅奉臣参一本,碰一鼻灰。

他现在是咬上楚熹年,不弄出真相来誓不罢休,谢镜渊的面都未必好使。

“梅大人莫不是老糊涂,旁人说什么便信什么。这些时日楚熹年一直与本军形影不离,死一区区青楼女,你便抬着尸体找上门,是看我谢镜渊好欺负?”

谢镜渊可不管那么多。他一抬手,墙角便出现数十只黑黝黝的箭头,正对着梅奉臣:“今日我军府谢客,谁敢踏入府门一步,直接『乱』箭『射』死。”

谢镜渊是军侯,府上部曲少说有五百之数,廉镜司区区几名捕快实在不够看。

楚熹年在没『摸』清楚事情真相之前,绝不会轻易搅入浑水里,谢镜渊的举倒正合他意。

只见他抖开臂弯里搭着的风氅,当着围观百姓的面替谢镜渊系上,低关切道:“军,外间风大,我们回去吧。”

一副琴瑟和鸣,感情融洽的样,倒让暗中猜测他们不合的人跌破下巴。

谢镜渊看他一眼,只觉得楚熹年笑『吟』『吟』的样像只披着羊皮的狼,却也没说什么,顺水推舟的转身进府。

梅奉臣见状竟直接掀起衣袍,在军府门前席而坐。他眼神锐利,腰身挺得笔直:“人命关天,请谢军通融一二。”

谢镜渊闻言脚步一顿,无眯眼,直想一剑砍死这个烦人的老东西。大清早抬着尸体来寻晦气不说,坐在门口给谁看。他冷笑着吩咐道:“他要坐便让他坐,敢进来一步,生死自负!”

围观百姓见状低议论纷纷。梅奉臣在间的名实在太好,可比包拯宋慈之流。如今查清人命案,竟做到如斯步,相比之下,谢镜渊反倒显得有些不通人情。

“这查么,和九娘私奔的那个公就是楚熹年,现如今人死,肯定与他脱不干系。”

“这可说不准,楚公在温香楼一掷千金,都是九娘,他怎么可舍得杀九娘,依我看,怕是谢军暗下黑手。”

这个答案一出,直接舆论风向带偏。毕竟“小三”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面,嫌疑最大的就是“正房”。更何况谢镜渊毒辣之名在外,满京城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不过一上午的功夫,这件事就已经传遍京城,曲阳侯府自然也得到消息。当梅氏得知楚熹年缠上人命官司的时候,眼睛一闭差点昏死过去,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楚焦平。

“快!你快想个法救救你弟弟!他是我肚里爬出来的,什么『性』我不知道么,逗猫逗狗或许敢,杀人这种事却是万万不敢的!”

梅氏死死拉着楚焦平的手,脸『色』都白。她本来就心疼这个小儿,若再出什么事,可怎么是好。

楚焦平也是一路急赶回府的,见状握住梅氏的手安慰道:“母亲,您不必担忧,我先找那天带二弟回来的护卫问问情况,梅大人应当不会冤枉无辜的。”

梅氏闻言终于反应过来,连道:“对,对……我怎么他们给忘,快,楚三楚他们几个叫来,快去!”

丫鬟少见她如此急躁的模样,连忙快步去前院叫人。

楚三楚便是那日楚熹年带回府的护卫,听闻梅氏询问情况,便一五一十的答:“回夫人,属下在京郊追上公的时候,他正与那青楼女一起。只是属下惦记着您的嘱咐,想尽快公带回来,便没有管她。”

楚焦平捕捉到重点:“你们离开的时候,那女活着?”

楚三道:“回公,她活得好好的,属下带走公的时候,她在面哭哭啼啼追一路。”

梅氏闻言终于松口气,捂着心口倒入椅背,连念好几句阿弥陀佛。楚焦平挥手示意楚三楚退下,轻拍着梅氏的背道:“母亲,如今人证也有,说明那女的死与二弟没关系,去找梅大人解释清楚也就罢。”

梅氏微微蹙眉:“我只怕梅奉臣不肯轻易信我们的话。”

虽然曲阳侯府与梅奉臣沾着那么几层表亲关系,可他们素无来往。楚三楚又是楚家的家奴,在外人看来,撒谎主洗脱嫌疑再正常不过,只怕说真话也没人信。

楚焦平皱皱眉:“总要试试才知道,这件事若是京兆府查办,或可求些颜面。只可惜是梅奉臣,他一向铁面无私,不走人情。”

梅氏飞快盘着手中念珠,心浮气躁:“他在军府外坐着么?”

楚焦平点点头,神『色』沉凝:“日头刚升起的时候坐到午时,军府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孩儿只怕再这么闹下去,就连陛下也会知晓。”

梅氏面『色』霎时难看起来,她手撑着椅上站起身,对楚焦平道:“你快去,带着楚三楚找梅大人解释,无论如何也不让你弟弟被他带走。”

楚焦平连忙应是,立刻转身出府,带着人快马朝军府赶去。

午时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种天气对谢镜渊来说或许不够温暖,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晒脱皮。

梅奉臣身上的官服已然汗湿,背沁出大片暗『色』。他却不如山,继续守在军府门前。墙上的数十支弓箭齐齐对准他,无比拼着耐力。

那名青楼女大概死有一段时日,被白布蒙着,看不清死相。然而恶臭之气却散得极远,不知是不是血水化开,沾到白布上,染出大片青绿黑紫的污痕。

围观百姓捂着鼻,连连作呕。他们一面害怕这样的场景,一面却又想看看事态会发展成什么样。故而看热闹的人越挤越多,流言也越传越玄乎。

“听说么,死的那名女是楚熹年相好。”

“早听说,人是被谢军杀的,梅大人上门捉拿,结果被拦在外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