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公开意图(1 / 2)

加入书签

稍过一会,董允就来到书房中了,我俩自然是寒暄数句,这才分宾主而坐,喝过两盏茶,闲聊一会,我便大概就今天请他来的意思向董允说了一遍。

董允听了我从诸葛老大处接来的任务之后,便笑着说道,既是丞相将整个长安城交付予我,他定必鼎力帮助我稳定好长安局势。

听了董允这么保证,我自是起身郑重行礼谢过,董允回礼之后我们重新落座品茗闲聊,这个时候,马兑就再次来到通报,张苞到了,就在离书房不远处了。

于是我和董允就各自起身,往书房外迎去,我们三人在书房外见面之后,笑谈了一会之后,我才招呼着两人往书房内走去。

我们三人各自落座之后,我就将诸葛老大对我的最新任命向董允和张苞都说了一遍,然后就将自己的计划也说了出来。

两人既然是诸葛老大培养出来的人,与我又是好友,自然是慨然应诺,说定然全力协助我完成这些计划,而张苞更是表示,只要我那边的羽林军到来,他便率选调好的精兵往北伐大营处驻扎,并助我接管剩下的兵马,稳定好城外大营。

张苞此说,确实是一番好意,毕竟后世那些影视之中所表现的军队交接,都是只要军令一宣,帅印一接就完事了。

但是其实古代的军队交接,不是如此简单的,因为古代军队并不是现代军队一般的纯粹以国家为效忠对象的组织,而是多多少少有向将帅本人效忠的倾向,虽然说是私兵还不至于,不过如果将帅稍有不满,领兵反抗却是既有可能成事的。

而且就算将帅愿意服从,其原来下属不服新任将帅的话,联合起来架空新任将帅也是常有之事。

故此古代将帅身边,必有一队亲兵相护,尤其是接任的时候,这队亲兵的作用就更加大了,如有不服之下属,全赖这队亲兵制服下属,或打或杀才有执行的条件,不然全指望原来士卒的话,随时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