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八章 本质(1 / 2)

加入书签

整首《梁甫吟》,固然说出了政治黑暗及残酷的一面,但是也体现出了对晏子智慧的肯定,以及为了国家统治的稳定,必要的牺牲也是需要的,虽然有时候这种牺牲会以冤屈的方式出现。

因为观《梁甫吟》全诗,虽然是仿照古代葬歌的方式创作,但是没有如《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这般表现出控诉和愤怒之情,末尾一句“相国齐晏子”虽则不褒不贬,但是在描写了一大段关于“二桃杀三士”的情形后,还尊称一句相国,已看出作者的存心不在批判了。

诸葛老大既然好读《梁甫吟》,又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当然深深明白到政治场中种种的无奈、挣扎、妥协和残酷,这是每一个想干事的政治家,既难以避免也要主动接受的事实。

这就犹如那个“火车轨上玩闹的小孩”的到的悖论一样,一百个小孩不顾警示标语,在火车轨道上玩闹,而另一个小孩遵守规则,在一条废弃的火车轨道上玩闹,这个时候有一辆火车驶来。

而你看到了此事,前面有一个火车轨道扳手,只要你拉动扳手,那辆火车就会避开有一百名小孩的轨道,驶入原来的废弃轨道。

那么这种情况,你拉还是不拉呢?无论选择那种,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批判和谩骂,拉的话,牺牲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挽救一百个违反规定的人,难道这是合理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