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七十九章 适合这个时代的胸甲骑兵(1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当时民国的一石,就是六十公斤,而就算是到了建国之后的时期,人均每月口粮也就三十到五十斤左右而已。

看看当年计划经济粮票时代的规定就可以知道,当时的规定是这样的:特殊重体力劳动者:四十五至五十五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五十斤;重体力劳动者:三十五至四十四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斤;轻体力劳动者:二十六至三十四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二斤;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二十四至二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二十八斤。

也就是说,一石大米,足可以供一个人两到三个月饱腹之用了,而一升汽油的价格竟然与一石大米的价格差不多,可见汽油在当时的价值了。

由此可以得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亚洲地区,由于当时实力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都无法保证自己军队所需汽油的自给自足。

所以在那段特殊时间里面,中日两国供养汽车、摩托车等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所耗费的资源,是远远大于供养骑兵所耗费的资源的。

这就是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化现代国家转变的阵痛时期,明明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但是看看后世的一些抗日战争时期影视记录,就算是号称经历过明治维新,迈入世界强国之列的日本,其军队平日的行进,还是以跑步为主,是活脱脱的步兵为王,只有需要前往的地区太过遥远,才会动用汽车运输军队,摩托车沿途巡查保护的。

而中国就更不用说了,看看诸多战争纪录片,就算是到了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军队行进还是基本靠跑步,只有运输后勤给养才会偶尔动用汽车的。

骑兵在亚洲这片土地上,可谓是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热武器的制作和应用与西方文明地区差异太多,胸甲骑兵还真的没有出现过在亚洲地区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