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五章 “狼人”曹丕(1 / 2)

加入书签

由此可见,邺城中的许多人都对曹操这个时候召曹植前往洛阳,有了众多的联想,毕竟就在数年前,曹植还是深得曹操宠爱,准备立为太子的传言也是不少。

而曹丕继位,连曹操的遗诏也没有,若不是这么多年笼络回来的亲信,借卞王后的名义扶曹丕登位的话,魏国的权力交接是否能顺利进行还真的是很难说呢。

所以后世许多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也认为其实曹操临死之前,确实是动了改立曹植为太子的心思,毕竟曹彰和曹植交厚,曹植也不是什么狠毒的人,就算曹植继位成为魏王,诸子也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反观曹丕为人处事,显是这么多年都在刻意压抑自己的本性,一旦被确立为太子之后,当即原形毕露,种种所作所为,无不显示出他狠毒的本性,若然由曹丕登位为魏王,诸子的下场恐难有什么好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曹植屡遭曹丕贬斥,光是曹丕登位次年(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就被徙封了两次,到了黄初四年(即公元223年),曹植又被徙封为雍丘王。

终曹丕之世,曹植一直被重点防控,封地数次改易,甚至到了曹丕儿子曹睿登位之后,其处境也没有改变,先是徙封东阿,后又改封陈王。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相当恶劣,一个人的一生如此奔波的话,精神和身体绝对是受不了的,加上历年来曹植一直希望为国效力,在朝政上出谋划策,但是由于曹丕和曹睿两父子都对他甚为猜忌,使得曹植的才智一直没有发挥的机会,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以及美酒之中,年仅四十一岁就在忧郁中病逝了。

曹植一生都受到曹丕父子的猜忌,郁郁不得志,而与他亲厚、被曹操爱称为“黄须儿”的曹彰,下场更是悲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