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五十六章 刘备借荆州(1 / 2)

加入书签

总的来说,沮授的计划是“知彼不知己”,对天下大势看得相当明白,但没有完全了解自己势力的情况,结果就是绝佳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行,最后反而被对手用上了,不然凭着当时袁绍的势力,配合上大义名分,说句“摧朽拉枯”完全不为过,有怎么会有官渡之败呢。

至于鲁肃的计划,就是典型南方谋臣的通病,“知己不知彼”了,对自身势力的认识到位了,但对天下大势的了解或是推测并不通透,结果就是天下大势一个动荡,所订的计划就完全失去了实行的机会,最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东吴变成了一只“守土之犬”,再无力渡过长江了。

所以三国历史上,沮授的“邺下对”和鲁肃的“榻上对”,都没什么名气,后世之人也鲜有谈论,因为都是失去了可行性,胎死腹中的计划。

只有诸葛老大的“隆中对”,成为了古往今来无数人谈论得津津有味的宏图大计,因为这是一个历经十数年,期间波折不断,但是仍然得到君主认可,君臣一体誓不放弃,最终得以实现的计划。

“隆中对”是刘备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草庐的时候,诸葛老大向刘备先主提出的。

本来诸葛老大的意思,乃是荆州刘表暗弱,受荆州豪族挟制,刘备先主可以利用自己的名声,拉拢荆州豪族支持自己,再徐徐图之,成为荆州之主,这方面因为诸葛老大在荆州已经有不错的关系网,是相当有可能办到的。

不过刘备先主可能不想败坏自己经营了半生的仁义之名,也可能是顾忌刘表经营荆州日久,恐防惹怒刘表失去了自己的容身之所,没有同意诸葛老大这种徐徐图之的做法。

只是诸葛老大可能十分欣赏刘备这种宽厚的做法,也可能推测到曹操将会南下,甚至是从某些途径已经知道曹操部署南下的消息,所以诸葛老大也没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想法,而是跟随刘备离开南阳卧龙岗,成为了刘备的谋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