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9章 拼将一死食河豚(1 / 2)

加入书签

儒家始祖孔子既然也是这么一个好食之徒,那么以儒家思想为脉络的华夏文明,自然也是彻底贯彻了这个爱好。

所以华夏历史上记载的各种人和事,都脱不开“食”这样东西,就连古老的半历史半神话传说记载的《山海经》,也被后人调笑为古代中国华夏人的食谱。

文如周公,有一饭三吐哺的传说,武如廉颇,有一饭三遗矢的传说,古如姜太公,有渭水边直钩钓鱼,无鱼上钩,三餐不继以致被妻子埋怨的传说,近如太祖当年喜吃红烧肉,甚至在记者面前坦然承认的趣闻。

故此无论古今中外,愚智贤不肖之人,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追寻自己认为最美味的食物。

只是每个人对美味的认同都不一样,最普遍的就是北人喜牛羊,南人喜鸡肉,这是由于地域不同,获取这些食物的难易程度不一而养成的习惯。

除去这种地域差异形成的食物习惯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食物爱好也是天差地异的,譬如有人喜吃鱼生,就算明明知道是剧毒之物,吃了有机会就此一命呜呼也要冒死尝试,著名的天下第一鲜——河豚肉就是明证,每年都有人为了品尝河豚的鲜美而丧命,但是霓虹国那边为了吃河豚,还特地搞出了培训班,有处理河豚准许证的才能买河豚和烹饪河豚。

不过就算如此,霓虹国那边吃河豚依然有可能会发生意外,导致命归黄泉,而华夏这边的话,历来全国都有河豚天下第一鲜的记载。

古代为了一尝这河豚肉的美味,也有不少人命丧当场,而河豚的毒素,存在于其内脏如肝肾等,高温也不能消除,所以后世的华夏,就将河豚这种食材彻底摒弃出正常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