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7章 三合土(1 / 2)

加入书签

这也是没有黑板和粉笔之下的无奈之举了,看来土法混凝土还是要尽快纳入研究日程了,毕竟粉笔这种不是关乎军国大事的东西,想打动诸葛老大帮我开绿色通道那还是有困难的。

但是土法混凝土,也就是后世明清时期的“三合土”,这东西对国家的建设和军事用途就打了去了,想必诸葛老大也会同意组织人员研究这东西的。

反正所谓的“三合土”,就是用石灰、黏土、细砂或碎石、矿渣之类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东西,主料是石灰、黏土、细砂,所以才命名为“三合土”。

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这东西,据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王公贵族的墓葬用上了这东西,不过其时的“石灰”是用贝壳之类的东西煅烧而成的,所以不叫“石灰”而是叫“蜃灰”,这种制灰方法一直流传到明代。

后来秦朝大建万里长城,将以前多国建造的长城或重建或修葺,连成一体作为进攻和防御草原外族的军事基地。

如此大的建筑量,自然会大量用到“石灰”这种建筑材料,而后世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此事,后人发现长城的许多地段是用石灰砌筑而成的。

这时候的“石灰”明显就不是“蜃灰”了,不然哪来那么多贝壳,只能是明代于谦《石灰吟》里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了。

也就是说,最迟到了秦代,华夏民族就掌握了用火煅烧山石而得出“石灰”的方法了,而汉承秦制,这种建筑物料自然不会轻易丢掉了。

有了用山石煅烧出来的生石灰,那么剩下的就容易了,因为只要看过或了解过清朝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后世人,都会知道生石灰加水之后,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能,足以煮溶鸦片这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