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6章 所谓“盖棺而论”(1 / 2)

加入书签

哥哥如此轻生,使得他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哥哥,有时候想,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他的一生就如此定性了,不然再活多二三十年的话,哥哥的一生会变成怎样,会更好还是更坏真的无人能够确定啊。

就好像唐代白居易所写《放言五首?其三》里面所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样。

如果周公旦在满镐京都是谣言满天飞,纷纷传言他要谋夺周成王的皇位,如果周公这时候“病死”的话,后世的历史会怎么书写周公这个人物真的很难说了,起码也不会是孔子心中的那个圣人了。

同样,假使王莽在谦恭待人、不受朝廷封赏,被世人誉为在世圣人、“今周公”的时候,就这样死了,那么后世最多就传言当年有个叫王莽的圣人,他待人接物如何如何,不贪财不爱官之类,却不会成为那个万世唾骂的人。

想到这里,我又不由假设一下曹操,如果曹操在当年宛城之战中就战死沙场了,那么凭他的几个儿子,应该是没有办法继续维持他的地盘的。

如此一来,之后的官渡之战就应该不会发生,或者就算发生,战果也会完全反转,那么最终统一中国北方的就会变成袁绍势力了。

以袁绍那种性格和世家大族爱惜名声的做法,加上袁绍自恃门生故吏满天下,汉家天子无论如何都不敢冒大不韪将其族诛。

种种因素考虑,如果再有一二能言善辩又与袁绍交好的谋士相劝,很难说袁绍会不会走出军阀争霸的另一条路,将军政大权奉还给汉室天子,自己接过祖父、叔父、父亲的位置,继续做三公,那么袁家就再次迎来辉煌了,“五世四公”,甚至以袁绍此时还是盛年,扶保一下自己的儿子做下一个三公也是极为有可能的,这可也是与“称皇登极”不遑多让的诱惑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