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0章 不起眼的嘉庆与道光(1 / 2)

加入书签

但是变法其实是要聚集全国之力才能有望成功的,到了国家命悬一线的时候,求存已是不易,若再谈变法更是天方夜谭,只是王安石在宋朝国力已显颓势的时候,就急匆匆进行变法,落个凄惨下场。

这个结局太过惨烈,使得后世诸多政治家都是谈“变法”色变,都是宁愿维持现状而不作改变,等到形势已经危若累卵的时候,才不得不变法以求存。

于是自宋之后,历朝都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变法可能加速国家衰亡,于是君主大臣就算知道国力已经显得衰弱,也不敢贸然提出变法,只是努力维持现状,这是有力无心。

到了国家末期,国家各项指标已经下降到一定水平,什么吏治败坏、军队涣散、国库空虚都一一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算君臣上下一心变法,也只是徒劳,这是有心无力了。

而宋之后的朝代,奉行不轻易变法而求稳求存的政策,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明、清两朝就没有中途亡国而有南明、南清(虽然史上确有南明,但是南明只存在了短短十八年,而且可以说是一直在清朝的追击之下,历史上大多不认为这是一个独立的朝代。)。

奉行这个原则最成功的其实是清朝的嘉庆、道光皇帝,这两个皇帝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起码比起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皇帝来说,存在感薄弱多了。

但其实细究起来,嘉庆、道光两人皇帝才是清朝的中坚,因为清朝自乾隆以后,国势衰颓,在下坡路上飞奔,到了嘉庆初年,土地集中、经济危机、吏治腐败、国家机器运转不灵等问题集中爆发,统治者焦头烂额,应接不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