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二王三恪(1 / 2)

加入书签

所谓的三恪,其实是“二王三恪”中的一个内容,乃是周武王参考虞舜、夏禹的做法,虞舜以尧的儿子丹朱为宾,称为虞宾,不视之为臣子,夏禹封丹朱之后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

也就是说虞舜和夏禹两个圣王,都对前代统治者的后裔格外优待,另行封赏,不将他们作为臣属看待,而是作为客人、朋友看待,这是稳定人心、维护统治的最佳手段了。

周武王正是参照了两代圣王的做法,加上宣扬“兴灭国继绝世”这种思想,以示自己夺取天下乃得天命的正统,创造了“二王三恪”这种制度,并为后世历朝历代效法。

具体做法就是,将黄帝后裔封于祝国、唐尧后裔封于蓟国,是为“二王”;将虞舜后裔封于陈国、夏禹后裔封于杞国、商汤后裔封于宋国,是为“三恪”,合起来就是“二王三恪”制度。

周朝所立的“二王三恪”共五个诸侯国,祝国、蓟国、陈国、杞国都在春秋时期就被别国攻灭吞并了,只有宋国,一直坚持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攻灭,而且其被灭的过程也算是虽败犹荣的了。

公元前318年,戴偃称王,即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遂强盛起来,接着宋国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掉滕国,取其地,当时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受到齐、楚、魏三个大国的忌恨。

于是在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的时候,齐国便趁机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都城商丘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被齐国追兵抓获并杀死,宋国就此灭亡,齐、楚、魏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二王三恪”这五个诸侯国,祝国被齐国所灭,蓟国被燕国所灭,陈、杞两国被楚国所灭,观此四国,在史书中都不见多少记载,想必不曾强盛过,应该是被轻易攻灭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