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关羽败走麦城的谜团(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孙权这部棋,走得是有点凶险的,当时关羽的威势天下侧目,只要蜀汉在荆州区域内的种种布置有一项能够成功发动,孙权一方不但不能挫败关羽军团,甚至会成为曹魏的代罪羔羊,届时便要直面已经杀到超神的关羽,真是想想都觉得捏一把汗。

可想而知,曹魏当时怂恿东吴孙权一方背刺关羽军团,当然有希望东吴方面一战功成的想法,但亦未尝没有如果东吴失手,则移祸江东的想法。

本来以关羽这种转战天下,成名数十载的名将,能够悍然领军北伐,肯定是已经权衡过所有已知的利害,有充分把握后方无碍才会出兵的。

而就后世所知,关羽加上刘备、诸葛亮等人,在荆州及其附近起码做了三重布置,只要其中一种布置生效,最起码也能保全关羽极其军中骨干,稍好一点则可以保全关羽整个军团,伺机收复荆州,最好的话就能保全荆州,反手剿灭东吴来犯之军,只可惜可能真的天不佑大汉,这三重布置竟然无一生效,致使关羽最后只能败走麦城,断送了蜀汉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也从此改变了整个天下大势。

第一重布置自然就是关羽为防备东吴来犯,沿着长江建立的烽火台,只要其中一个烽火台发现了吕蒙所领之军“白衣渡江”之计,就会燃起烟火,使得关羽那方面及早知道消息,从容撤去樊城之围回援荆州,也能使江陵、公安等城中有备,而江陵、公安有备,又知道关羽不日就会回援,糜芳、傅士仁两人又岂会轻易投降东吴,这样的话,荆州不失,关羽领军回援,就足够东吴大军好好喝上一壶的了。

但是吕蒙、陆逊设计的这条“白衣渡江”之计,竟然如有天助一般,顺利一一瞒过了诸多沿江而设的烽火台,一百名以上至数百名不等的守卫士卒,硬是没有一个人发现半夜渡江的这些商船的任何破绽,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出反应,弄得此布置如同虚设一样。

第二重布置就是关羽亲手重新建造了江陵城防,又让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这两个人,糜芳是蜀汉元老,在徐州的时候就跟随刘备转战天下了,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功绩,但是当年糜竺和糜芳两兄弟不但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更是几乎将全副身家当作嫁妆送给了刘备,可谓是开国元勋;而傅士仁,乃是幽州广阳郡人,就是说是刘备和张飞的同乡,其人甚得刘备看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