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晋的爱恨情仇(1 / 2)

加入书签

事已至此,诸葛老大在收到费祎传回来的这个信息后,就与我探讨,此事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难点就只有两个了,一是费祎如何用手上掌握的资料,取信于孙权,二是孙权及其找来相商的心腹大臣,是否有足够的智慧,仅凭费祎说出的只言片语,就推断出整个计划的原貌及其背后的种种考虑,从而得出与大汉及东吴两者都有利的选择。

毕竟后世所谓的“三国鼎足而立,唯曹魏独强,蜀汉与东吴合力尚且难支,何况独力乎?”这种论述,是经过后世许多人花费不少时间及精力,对三国整个历史情况有了详尽的了解后,才得出的这种后世当时人人俱知道的结论。

但是生于三国这个时代的人,其实大多没有这种看穿整个时代的眼光,顶多只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才有蜀汉与东吴互为唇齿之依,一方若亡,另一方必为曹魏所趁的想法。

只是这种想法,颇有秦灭六国时的光境,战国末期,秦国强势尽显,六国逐渐势弱,而当此之时,天下唯有赵国一国,凭其精锐骑兵及战国四名将其中的“廉颇、李牧”,独力阻挡着秦国东进之路,使得秦赵成为了世仇,双方皆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

秦赵双方屡屡血战,单单为了迅速灭掉赵国这块挡路巨石,秦国不少次都是倾其全国之力攻打赵国的,赵国可谓成为了六国中的最佳肉盾,一个国家,就分担了秦国一半到七成的伤害。

而这个时候,六国的其他五个国家,可谓是各种作死了,首先是与赵国同出一源的魏国和韩国,赵国、魏国和韩国,都是从春秋五霸中的晋国分裂出来的,故此史称“三晋”。

魏国和韩国,在从三晋分裂出来后,都是远远强大于赵国的,魏国还一度称霸于群雄之间,早年打得秦国没有还手之力,强占了秦国河西大片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