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五章 三姓家奴(1 / 2)

加入书签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可领!

历史上这种例子最出名的应该是吕布了,吕布作为三国时代的武力担当,被盛赞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后世可谓圈粉无数。

但是张翼德的一句“三姓家奴”,就将其牢牢钉死在耻辱柱上了,无论后世的人多么喜欢吕布,对吕布的这段黑暗历史始终不敢洗,或者说是洗不动。

如果吕布没有手刃董卓,跟着董卓一条路走到底的话,就算董卓最终事败,最多就跟着董卓一起身死族灭,大不了就落一个“汉贼”的称号,还没有“三姓家奴”如此具侮辱性。

而且按照后世那些人的做法,以吕布如此帅气霸道的印象,随时“汉贼”这个称号都会被洗白,看看后世对高顺、张辽这两个人物的处理就知道了。

高顺在后世人的眼中,是一个忠义刚毅之人,练兵出众,部下八百陷阵营所向披靡,是三国时代顶尖的兵团,但是究其根本,高顺是吕布的部下,也就是董卓的部下,那么按照阵营来说,高顺也是“汉贼”阵营的,但是后世关于高顺的关联词,除了吕布部下、陷阵营、忠义等,根本就没有人往“汉贼”这两个字联想。

而张辽就更是如此了,后世之人,除了联想到吕布武艺继承者、威震逍遥津、大破孙十万、五子良将之首、刚侯等词语后,对于张辽曾作为董卓部下,属于“汉贼”一员绝口不提,甚至连下邳之战后,张辽投靠杀死吕布的曹操,已经可以说是有点背主了,但竟然历来都没多少人质疑张辽的人品。

究其原因,就是张辽虽然投靠曹操,但是之后就从一而终,没有再变换自己的立场了,而一次变换立场,就算是背叛的话,也自然可以找到一大堆理由解释,什么迫不得已、待遇不公之类,所以只是变更一次立场的话,勉勉强强都可以洗白的,这种例子历史都有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